一場發生在十四至十七世紀的文化運動的文藝復興搖籃

一九六六年佛羅倫斯洪水對古城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
來自各地的"泥濘中的天使"(angeli del fango),艱難地恢復受損藝術珍品,也開啟修復觀念的濫觴。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

現年卅一 歲,過去七年在歐洲、美國、中國不斷學習磨鍊,是台灣第一位進入義大利佛羅倫斯 (翡冷翠)烏菲茲美術館修復 文藝復興繪畫之父喬托- 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及巴洛克時期大師Bernardo Strozzi (1581~1644) 畫作的油畫修復師。於2009年進入荷蘭林保省修復中心SRAL,修復荷蘭國家典藏品。2010年由荷蘭 De Pont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n Tilburg, The Netherlands 指派至上海世博荷蘭館擔任藝術品裝置修護師的工作。在義大利取得油畫修復人員執照,也是第一位接觸十四世紀文藝復興大師喬托畫作的華人修復師,而文憑和執照,對修復沒有實質幫助,動手修復的經驗才是奠定專業地位的基礎。因此,在遠赴義大利學習油畫修復。第一年,他便四處找私人工作室拜師學藝,剛開始兩個月,雖然老師吩咐的工作只是最簡單的掃地、清潔,蔡舜任卻相當珍惜,"從分辨哪些材料要丟,哪些可以再利用;修復這幅畫剩下的材料,說不定是下一件修復的重要元素。在佛羅倫斯修習油畫修復技術時覺得學校教育太慢、不夠深入,於是他一邊求學、一邊於市內的工作室當學徒,在現實嚴苛的磨練環境下,他的技術比同期的同學還要專精,這也是他能闖出名堂的關鍵所在。因此,就算只是掃地,也是在練功!"雖然早已在2004 年拿到義大利史賓內利修復學院碩士學位,在修復實戰經驗卻不曾間斷,除了不支薪的修復工作室實習,2007年到美國紐奧良私人機構扛下要職,一年下來,修了大大小小近五十張因卡崔納颶風泡水、發霉、腐化、顏料剝落的歐洲古典和近代油畫,也因此讓功力大增。

刑事單位使用微物跡證的儀器、指紋還原犯罪現場的模式;而台灣文建會文資中心傳習組則用科學修復搶廟光彩。今年八月初,北港朝天宮凌虛殿外,拉起了"封鎖線"。不過沒有警察,只見一台藍色的大傢伙,面對廟門板上門神飄逸的腰帶,連線電腦馬上出現化學課本上才會看到的元素周期表。"沒有銅,所以這個綠色應該是化學的有機顏料。"文建會文資籌備處科長表示:採採看,也許會有指紋,可以確認畫師到底是誰。美國影集CSI裡,封鎖線後,警方用科學辦案還原現場的蛛絲馬跡。在台灣的古蹟界,如今也有一群古蹟界的CSI,這群棲身在文建會文資中心研究傳習組的跟界人才,要修復三百一十六歲的朝天宮,成為台灣古蹟界的指標性案例。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