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acey
跳到主文
隨波不逐流
部落格全站分類:
財經政論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y
12
Wed
2010
00:00
換作是你也這樣選擇嗎?
close
以仇恨、復仇而存續的生命?
共青團站 (c.f. 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Komsomolskaya
莫斯科地鐵一號線索考勒尼切斯卡婭線 Соко́льническая ли́ния 魯比楊卡站 Лубянка Lubyanka。
三月二十九日上午上班交通尖峰接連發生自殺式爆炸事件,迄今已造成至少三十八人死亡、六十三人受傷。
"灰色的烏雲籠罩整個天空伴隨著日出直到日落雨水打在地面發出像鼓一樣的聲音神經像吉他的弦那樣緊繃時間被永遠的凍結我們向所有的方向開火坦克、步兵、信號彈,砲兵被我們擊敗但是我們會再一次被調動,擁擠著向前進攻來,為了生命,來吧兄弟,讓我們好好的活著來,為了他們,那些和你一起戰鬥的人來,為了生活,管它可恨的戰爭記住他們,那些和你一起戰鬥的人"這是俄羅斯著名樂隊Lube 為兩次車臣戰爭所寫下的一首名為Davai Za 的歌詞,在歌者沉鬱冷峻的歌聲之下,歌詞訴說著戰爭沒有遠離,戰爭隨時都在俄羅斯人身邊發生。
鄂圖曼土耳其實施《特西爾法》後各個屠殺地點、驅逐及滅絕中心
當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十九世紀中葉崩頹時,俄羅斯佔領其黑海東北部領地,大量居住於當地的索卡西亞人死於種族滅絕殖民戰爭,許多人慘死於如今已被遺忘的集中營,遽聞索卡西亞人兩百萬人口的一半被消滅。亞美尼亞種族大屠(Ermeni Soykırımı),指土耳其政府於1915年至1917年間,對其轄境內亞美尼亞人進行的屠殺和強行遷移行為。其受害者數量達到150萬之眾。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絕承認這是一起官方發起的有預謀的屠殺行為,但亞美尼亞、俄羅斯和其他多數西方國家皆認為這是一起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的由一國政府蓄意進行的種族滅絕行為,一些土耳其學者(如奧爾漢•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觀點。目前共有阿根廷、法國、黎巴嫩、荷蘭、瑞典等二十二個國家官方承認這是一場種族屠殺。聯合國、歐洲議會、比利時、法國、希臘和俄羅斯均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希伯來大學學者耶胡達•鮑爾(Yehuda Bauer)認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最能夠與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不過他也指出兩者有幾點明顯分別,尤其在動機方面。鮑爾也指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應被理解為是1896年開始,經歷1908年0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直至1923年的種族滅絕,而非於1915年才開始。Bat Ye'or認為「亞美尼亞人的種族滅絕是一場聖戰」。她指聖戰及所謂的「齊米心態」(dhimmitude)是導致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原則和價值觀」的一部份。不過當時目睹亞美尼亞人受迫害的Fà'iz el-Ghusein有不同看法,認為亞美尼亞人的苦難是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所為,起自民族主義狂熱及妒忌亞美尼亞人,與伊斯蘭教信仰無關。阿諾爾德•湯因比及其它一些資料來源報告說許多亞美尼亞人通過與土耳其人結婚或改信伊斯蘭教而倖免一死。El-Ghusein指出許多改信者仍被殺害,擔心西方人會認為「亞美尼亞人的滅絕」是「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抹不掉的污點」。曾經有伊斯蘭教領袖呼籲放過那些改信伊斯蘭教的亞美尼亞人,El-Ghusein引述一位政府官員在殺死改信者前回應說「政治的事沒有宗教」。迄今土耳其政府仍在抗議其它國家正式承認這次屠殺是種族滅絕,及質疑根本不存在種族滅絕。
史達林時代,一半以上的車臣人被強迫遷移到中亞,他們被放在沒有門窗的載貨車廂,像家畜一樣。自帝俄時代,車臣人民即因叛亂而被高壓統治,車臣人民對莫斯科統治者有血海深仇。1991年蘇聯瓦解,東歐、波羅的海三小國、中亞和高加索國家均獲得獨立,車臣卻被強迫留下來,從此成為俄國心腹大患。假使沙皇征服北高加索是兇殘,那活在共產主義下的狀況更糟,其中包括史達林時代將全部索卡西亞人民放逐至中亞草原。次車臣戰爭,一方擁有新式戰機、坦克、飛彈優勢武力,一方是散處各地的武裝民兵和游擊隊。俄國聲稱它是一場反恐戰爭,車臣人稱它是大屠殺和殖民戰爭。30﹪以上車臣人被殺害,國際社會視若無睹。有人向國際人權法庭控訴,有人參加自殺攻擊,俄國人聞名喪膽的黑寡婦於焉誕生。 2004年車臣總統卡德羅夫在體育館被炸死,卡德羅夫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以宗教領袖身分號召車臣向莫斯科發動聖戰,後來卻倒戈投誠俄軍,致使叛軍腹背受敵遭受慘敗,這位變節人士卻成為傀儡總統。他被暗殺後,普丁在莫斯科接見他的兒子,兩年後,這位不滿三十歲的青年繼承他父親的傀儡地位,宣誓就職總統,對車臣人民而言,這是莫大恥辱。 俄國政府宣稱這些恐怖攻擊是伊斯蘭全球聖戰,其實他們都是車臣人。即使是穆斯林,也缺乏明顯的宗教動機,他們的目標完全針對俄國的佔領,這是所有問題的癥結。英國學者Tony Wood談到車臣前途時說,車臣獨立戰爭是打不贏的,但車臣人民用鮮血和意志對抗俄國,讓俄國人知道帝國時代留下來的領土不一定是資產。俄國人早晚會知道,帝國主義以夷制夷的殖民政策無法讓車臣民族屈服的。莫斯科地鐵發發生的兩起爆炸案是她們的復仇手段,但莫斯科當局卻直指兇手為北高加索的恐怖分子—對貝斯蘭小學人質挾持事件(「北奧塞提亞共和國」學校師生被挾持為人質事件,雖然是車臣游擊隊所主導,但其中也有殷古什人參與。由於事件牽涉到車臣人、殷古什人及奧塞提亞人等三支北高加索民族,此次人質被挾持的危機,挑動了北高加索各民族之間的新仇舊恨,只要車臣問題一日不解決,整個北高加索地區便永無寧日可言。參與北奧塞提亞共和國學校人質挾持事件的武裝團體之中也有殷古什人,他們的行動訴求之一,就是要求釋放六月間在殷古什被捕的同夥,當然他們一貫的主張是俄軍撤離車臣,讓車臣獨立。這次挾持人質的行動有殷古什人參與,而挾持的地點並未選在殷古什境內,而是選在更偏南邊的北奧塞提亞境內,這也頗耐人尋味,可能和殷古什人與奧塞提亞人之間向來不和有關。在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北高加索地區,奧塞提亞人是唯一與俄羅斯人同樣信奉東正教的民族,也是十八世紀時自願加入俄羅斯帝國的唯一北高加索民族。更重要的是,殷古什人與奧塞提亞人之間存有世仇。當年殷古什人與車臣人同遭史達林流放時,「殷古什共和國」最西端的一區被劃入北奧塞提亞。一九九二年十月車臣與殷古什分裂為兩個自治共和國後,殷古什人便曾與奧塞提亞人為爭奪該區控制權而爆發過短暫血腥的衝突。北高加索情勢已越來越複雜,恐怕只有車臣問題的解決,才能一併化解北高加索地區的動盪情勢。)也曾進行深入報導,俄國人的統治將教育、民生用能源與交通建設引進北高加索並根絕其封建制度的方式加以箝制,此種殖民統治為文明使命是曲解歷史,因為殘忍、無能、貪腐以及犯罪隨之而來。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兩天前發生地鐵爆炸案,分別於盧比揚卡站與文化公園站引爆的兩顆炸彈共造成三十九死亡,莫斯科當局當局指稱,這兩起爆炸案是由年輕的女炸彈客所犯下,並將元兇指向北高加索地區的激進伊斯蘭團體,俄羅斯在過去二十年來頻頻發生恐怖攻擊,死傷最慘重的是2004年,當年莫斯科共發生兩起地鐵爆炸案,更慘的是,北奧塞梯的貝斯蘭小學也發生慘絕人寰的人質劫持事件(2004年9月1日,俄羅斯聯邦南疆的「北奧塞提亞共和國」(North Ossetia)貝斯蘭(Beslan)市第一中小學,發生了學校師生被車臣武裝恐怖團體挾持為人質的事件。事件中死亡人數有三百四十八人之多,其中至少有一百五十五名為學生,另有逾五百人受傷。 這個事件是歷年來俄羅斯境內所發生之單一武力衝突中最嚴重的平民傷亡,死傷人數遠超過二○○二年車臣武裝分子在莫斯科劇院挾持人質,因為俄國當局以施放有毒氣體攻堅,而造成一百廿九名人質喪生的慘劇。俄國媒體引述人質們的說法表示,作案武裝團體約有四十人,他們包括車臣人、殷古什人,還有非洲黑人、阿拉伯人在內。俄國官方說法為有廿七名暴徒命喪校園,三人被捕,另一說有四人脫逃。對於特種作戰部隊攻堅一事,俄國當局將起因歸咎於作案的恐怖武裝團體,官員們堅稱,事先並無攻堅計畫。而之所以會有攻堅行動,乃因暴徒對意圖逃離的學童們開槍且引爆炸藥所致。據俄國官員指出,作案武裝暴徒們早已擬妥了攻佔校園的作戰計畫,並在學校開學前整修體育館期間喬裝成工地人員,潛入校區勘查、熟識環境,並且在多處地點藏置了大批的槍彈和炸藥。崩落的鋼筋、水泥塊,爆炸引發的大火,以及攻堅特戰部隊和作案武裝團體間的激烈戰鬥都是導致人質傷亡慘重的原因。)北奧塞提亞共和國學校師生被挾持為人質事件,雖然是車臣游擊隊所主導,但其中也有殷古什人參與。由於事件牽涉到車臣人、殷古什人及奧塞提亞人等三支北高加索民族,此次人質被挾持的危機,挑動了北高加索各民族之間的新仇舊恨,只要車臣問題一日不解決,整個北高加索地區便永無寧日可言。參與北奧塞提亞共和國學校人質挾持事件的武裝團體之中也有殷古什人,他們的行動訴求之一,就是要求釋放六月間在殷古什被捕的同夥,當然他們一貫的主張是俄軍撤離車臣,讓車臣獨立。這次挾持人質的行動有殷古什人參與,而挾持的地點並未選在殷古什境內,而是選在更偏南邊的北奧塞提亞境內,這也頗耐人尋味,可能和殷古什人與奧塞提亞人之間向來不和有關。在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北高加索地區,奧塞提亞人是唯一與俄羅斯人同樣信奉東正教的民族,也是十八世紀時自願加入俄羅斯帝國的唯一北高加索民族。更重要的是,殷古什人與奧塞提亞人之間存有世仇。當年殷古什人與車臣人同遭史達林流放時,「殷古什共和國」最西端的一區被劃入北奧塞提亞。一九九二年十月車臣與殷古什分裂為兩個自治共和國後,殷古什人便曾與奧塞提亞人為爭奪該區控制權而爆發過短暫血腥的衝突。北高加索情勢已越來越複雜,恐怕只有車臣問題的解決,才能一併化解北高加索地區的動盪情勢。從此以後,與北高加索醞釀的暴力絕緣的莫斯科沒再發生恐怖攻擊,居民也過著相對安逸的日子,車臣戰事已經結束,莫斯科當局指派的軍閥總統似乎也已掌控車臣全局。近年來,車臣的暴力事件已蔓延至整個北高加索地區,總統梅德韋傑夫形容北高加索情勢是俄羅斯境內最嚴重的政治問題,莫斯科爆炸兩天後,車臣鄰近的達吉斯坦也發生炸彈攻擊事件,任意屠殺、失蹤、幫派衝突與貪腐是該地區的常態,俄羅斯官員也承認,恐怖份子的錢與武器部分由貪腐官僚交付,這些當地官員也協助恐怖份子招募激進的年輕人,上個月,自命為北高加索頭頭的恐怖主義團體領導人烏馬羅夫警告,戰爭將會延伸至俄羅斯各大城,幾個他領導的武裝團體高階首領最近幾週在俄羅斯反恐怖行動中被格斃,有些觀察家認為,莫斯科爆炸案是準備已久的報復行動。
北高加索地區目前雖然還在俄羅斯掌控之中,之前避免舊有邦聯國家獨立的骨牌效應,現今發現當地物產豐富,中亞天然氣管線捷徑,更不可能使其獨立。然而,因為莫斯科地鐵這兩起爆炸案,俄羅斯人終於發現北高加索也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但改變當地狀況則需整個國家的改革,攻擊事件發生不久之後,關於北高加索地區的暴力根源的公開討論很少,政客與名嘴則利用其政治優勢對這起爆炸案大放厥詞,俄羅斯當局將過去發生的恐怖攻擊當作是打壓言論自由與取消地區選舉的藉口,然而,克里姆林宮的反對者幾乎一致指控政府乃假反恐行動為名,行奪取更多權力之實。堪稱被稱作世界上最漂亮的莫斯科地鐵,在今年三月底先後發生兩次爆炸,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這隆隆爆炸聲使得俄羅斯人實實在在地經歷了又一場地鐵驚魂,也使得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莫斯科。俄羅斯總理普丁在爆炸發生當天的晚上誓言,要把策劃襲擊案的兇徒"從陰溝中拖出來"。 此舉不但無法平息衝突對峙的情勢,並提高下次恐怖攻擊的可能。新加坡、秘魯、塔吉克、哈薩克、烏茲別克、捷克、芬蘭和黎巴嫩等國和一些國際組織,29日紛紛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當天發生在莫斯科的地鐵爆炸事件,同時強調要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新加坡總統納丹和總理李顯龍分別致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京,對莫斯科地鐵當天發生的炸彈爆炸事件表示震驚和強烈譴責。秘魯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當天發生在莫斯科地鐵站的兩起爆炸事件。秘魯外交部在一份公報中說,秘魯政府和人民向俄羅斯人民及遇難者家屬表示最深切的慰問,相信有關部門一定會將恐怖犯罪分子繩之以法。芬蘭總統塔裏婭.哈洛寧、總理馬蒂.萬哈寧和外長亞歷山大.斯圖布分別致電梅德韋傑夫及其他俄羅斯國家領導人,代表芬蘭人民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捷克總理菲舍爾說,莫斯科地鐵爆炸案是暴力和恐怖主義的表現,是無法接受的,是人所不恥的。捷克外交部也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莫斯科地鐵遭受恐怖襲擊。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強烈譴責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行徑,並對莫斯科地鐵恐怖襲擊的死難者表示哀悼。塔吉克總統拉赫蒙致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對莫斯科地鐵恐怖襲擊的死難者表示哀悼。他說,這再次表明各國必須加強在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方面的合作。烏茲別克總統卡裏莫夫致電梅德韋傑夫,對莫斯科地鐵恐怖襲擊死難者的親友表示慰問。黎巴嫩總統蘇萊曼發表談話,強烈譴責這一恐怖襲擊事件,並強調世界各國在打擊恐怖活動問題上必須進行協調行動。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分別致電梅德韋傑夫和普京,代表巴勒斯坦人民、領導層及他本人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向在恐怖襲擊中的遇難者親屬及傷者表示慰問。總部設在法國里昂的國際刑警組織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莫斯科地鐵站恐怖襲擊事件,並表示將全力支援和協助俄羅斯當局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1999年車臣戰爭結束以後,俄羅斯境內已經多次發生恐怖事件。但是,與以往的恐怖襲擊相比,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具有特殊性,此次被襲擊的兩個車站均位於繁忙的地鐵一號線上,其中的盧比揚卡車站距離紅場僅五百公尺之遙,指向俄羅斯權力中樞的意圖十分明顯。而在同一時間多點爆炸的手法,是過去"基地"組織的慣用手段,宣稱對此事負責的車臣武裝組織與"基地"組織之間是否存在比過去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令人擔心。而俄羅斯宣佈不排除外國恐怖勢力捲入此案,還暗示了對"基地"組織以外其他恐怖勢力的憂慮,這讓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無論出那個恐怖組織的手法,能夠在俄羅斯政治中心實施大規模的屠殺,反映出恐怖活動勢力在過去幾年當中有所壯大。如果車臣武裝組織真的是莫斯科地鐵爆炸案的幕後元兇,從中反映出的是外高加索地區與俄羅斯權力中心之間的傷口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癒合。在葉利欽時期在北高加索地區發動的兩次車臣戰爭,雖然在表面上恢復了權力的統一,但是,分散後的車臣武裝組織變得更加不可控制。倘若問題僅限於俄羅斯政府與車臣武裝組織之間,解決爭端或還可為,但是,由於高加索地區具有的特殊戰略地位,這讓事情變得異常複雜。經濟上,高加索地區富藏石油資源,只是因為連年戰事未能充分開發,因此不能正式投入開採,進而輸出至全球石油市場。地緣政治上,通常認為高加索地區是控制裏海和黑海的戰略要地。正是出於地理位置的戰略性,許多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勢力在此出沒,既有私人背景的,也不乏國家背景的,都試圖利用該地區與中央政府的離心力謀取利益。多重博弈的結果是,車臣武裝組織既不缺少人體炸彈的來源,也不缺乏恐怖襲擊的經費來源。除此 之外,出於打破全球聯合反恐格局、獲得更大活動空間的考慮,一方面,"基地"組織與該地區的極端伊斯蘭武裝團夥之間一向多有往來;另一方面,在地下恐怖網路暢通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實現針對聯合反恐格局重組恐怖聯合體,也是其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 因此,在外高加索地區,俄羅斯政府實際上面臨的是雙重戰爭:在地面上,是其戰略對手不希望該地區被俄羅斯有效控制而可能的攪局;在地面下,是不同恐怖勢力分散式、突然性的恐怖襲擊。在威脅已經到了家門口的情況下,俄羅斯將如何應對? 從梅德韋傑夫總統和普丁總理在爆炸案後的表態看,今後俄羅斯將會調動更多的政治、軍事資源投入反恐,以嚇阻可能會趨於活躍的恐怖活動。除此之外,鋻於外高加索地區各種勢力錯綜複雜,俄羅斯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反恐勢力的合作。合作的兩個重點方向將是西亞與中亞。一方面,俄羅斯可能會以更積極的姿態介入中東事務,通過與石油國家政府的合作,切斷對車臣武裝組織的地下支援;另一方面,以反對"三種勢力"為主要目標之一的上海合作組織,有望在今後更加受到俄羅斯的重視,以此鞏固國際反恐合作機制。
莫斯科地鐵爆炸案的提示是,恐怖主義不會自動消亡。反恐作為全球性議程,仍然任重而道遠。但是出於遏制戰略的考慮,目前國際反恐合作的縫隙依然很大,這特別表現在一些西方國家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模式上——對於反恐持雙重標準,不顧文化和宗教差異性向其他國家強行推銷反恐理念和程式,既不利於反恐合作所需的互相信任,而且為恐怖勢力留下了空子可鑽。 從這個角度說,莫斯科地鐵一號線的驚天爆炸聲,不僅暴露了俄羅斯國土安全的"致命傷",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全球反恐行動的"漏洞"。讓恐怖主義無從下手,需要的是安保理念與反恐合作理念的雙重提升。整起爆炸案對俄羅斯來說並非警訊,因為這種威脅與危險早已存在,隨時可能爆發,只能以防不勝防來形容,而要想根除,只是"防"的話是沒用的,必須釜底抽薪,解決恐怖案件所以形成的原始問題。恐怖攻擊都是來自北高加索,民族分裂、經濟衰落是恐怖活動的根源,俄羅斯政府當然知道,車臣雖已平靜,但那是表面的大體平靜,包含在內部的矛盾並沒有解決。由於莫斯科中央政府深知北高加索地區情勢複雜,極端不穩,所以一月間梅德維捷夫簽署了總統令,把這地區的六個共和國與鄰近的南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合併,增設第八個聯邦區,成為「北高加索聯邦區」,任命赫洛波寧為副總理兼總統在該區的全權代表。莫斯科鞭長莫及,這也是不得已的舉措。但新措施剛宣布,就發生了這案件,可以說是北高加索地區恐怖團體的報復反應。北高加索的危險性在於阿富汗局勢對本地區頗有影響,甚至北高的恐怖分子與國際恐怖網絡「基地」有了聯繫,跨境恐怖主義於焉形成,「基地」力量經由阿富汗、中亞進入俄南邊境,直接參與北高加索的恐怖活動,北高地區的恐怖分子,也倣效其他地區的恐怖模式,塔里班及基地組織慣用的自殺式攻擊,越來越多在俄境發生。這些年來俄國顯少平靜。2002年,四十餘名車臣分子闖入莫斯科文化宮大樓劫持七百名人質,造成一百廿餘人喪命。2003年,斯塔夫羅波爾發生火車爆炸案,四十四人死亡。之提過最慘烈2004年,車臣分離分子在南部北奧塞提亞共和國貝斯蘭市挾持人質事件,最後俄國特種部隊攻堅,造成三百六十六人喪生,死者多是兒童。2007年,兩名殷古什共和國居民製造了涅夫斯基特快車爆炸案件。2009年,莫斯科開往聖彼得堡的涅夫斯基特快車遇襲爆炸,廿六人死亡。俄國評論家認為,只有解決經濟問題,減少北高加索地區的失業人口,使當地人生活改善方能降低人民對恐怖分子的依附,一旦埋下仇恨的種子,遏止恐怖主義的發展,談何容易?
文化公園站 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 Park Kultury
"3•29"地鐵爆炸事件發生不久,車臣反叛組織頭目宣稱對莫斯科爆炸案負責。而初步的調查結果顯示,此次事件可謂蓄謀已久,經過了精心策劃,爆炸制造者精心挑選了作案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就作案時間來說,恐怖分子選擇了受金融危機影響俄羅斯元氣大傷之時,瞄準了地鐵人流高峰之際,也看中了美俄即將簽署核裁軍新約的短暫和平氛圍;就地點來說,選擇交通命脈和人群密集的地鐵引爆炸彈能造成巨大轟動效應,而以臨近俄聯邦安全局和內務部的地鐵站作為作案地點,顯然將矛頭直指強力部門,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就作案方式來看,啟用被稱作"黑寡婦"、帶有"自殺腰帶"的作案人員,令人防不勝防。 莫斯科地鐵爆炸案的發生不是偶然的,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3•29"爆炸案是北高加索(車臣)分離分子和恐怖分子對俄羅斯反恐行動的直接報復和反應,他們顯然是借此表明其依然存在,而且很活躍。俄羅斯曾經兩次對車臣用兵,打擊那裏的分裂活動,給車臣非法武裝以重創,也使車臣境內的恐怖活動有所收斂。近年來,俄羅斯也根據變化的形勢,在北高加索和其他地區進行剿匪行動。經過努力,俄羅斯的反恐行動取得了很大成就,車臣開始進入常規狀態。但是,恐怖分子的幽靈卻始終陰魂不散,他們採取"遊擊戰術",不斷制造恐怖事件。這次的莫斯科地鐵爆炸事件不過是其一係列恐怖行動的最新體現。再者,"3•29"爆炸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當前俄羅斯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矛盾。普丁擔任俄羅斯總統期間,俄經濟有了快速的增長,但是出現了經濟發展的地區不平衡和財富分配的階層不均衡等問題。而隨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全球油價的下跌,俄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僅2009年其GDP就下降約8%,並出現了少有的反普京示威和社會動蕩。在這種情況下,原先被掩蓋的經濟和社會矛盾釋放出來,而恐怖分子也利用這一機會,網羅“人才”,採取極端手段對政府施壓。
魯比楊卡站 Лубянка Lubyanka
"3•29"爆炸案是俄羅斯民族矛盾激化和某些國家或明或暗支持的必然結果。俄羅斯共有一百多個民族,其中高加索地區的民族成分最為復雜,有大約四十個民族在此生活。早在蘇聯時代,俄羅斯的民族問題就相當復雜。蘇聯解體後,北高加索地區成為俄民族問題不斷激化的動蕩帶,當地的恐怖勢力和極端勢力不斷滋生蔓延。而在國際上,一些國家和組織出於民族和宗教原因及遏制俄羅斯的需要也在背後對這些極端勢力進行支持,並不斷煽風點火。加之俄羅斯在民族政策上的一些失誤,所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經過一段時期的“發酵”,必然會以極端的形式爆發。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對俄羅斯的影響是復雜的、矛盾的。這一事件使得車臣和北高加索安全問題再度凸顯,俄反恐行動陷入迷茫,似乎越反越恐,在經歷了一輪鬥爭後又回到原點,但也可能使俄羅斯抓住這一機會,強化打擊極端勢力的決心,甚至可能涉足其以前沒有涉足的地區和領域;這一事件使得本已低迷的俄經濟雪上加霜,在短期內有可能給俄社會帶來動蕩和恐慌,卻也有可能使得俄羅斯人雄起,成為凝聚民眾信心和決心的動力;這一事件使普丁身上的神聖光環逐漸暗淡,一掃過去十年執政時期的豐功偉績,並對磨合中的梅普(梅德韋傑夫&普丁)組合構成巨大考驗,但是也無疑是梅普(梅德韋傑夫&普丁)重塑強人形象的契機,從而鞏固其執政的基礎,為未來的大選加分。 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對世界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教訓是深刻的。盡管此次爆炸傷亡慘重,但由於車臣問題的復雜性、俄羅斯綜合國力的有限性、人們對恐怖襲擊的免疫性及爆炸事件本身的孤立性,莫斯科此次地鐵驚魂則為類似"9•11"事件的另一個開端。
但這次爆炸案也提醒人們,當今世界還有大量的不和諧音,恐怖主義依然存在,世界范圍內的反恐形勢不容樂觀,而解決恐怖主義問題僅僅依靠武力是不可取的,必須洞悉其背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根源,採取多重措施化解矛盾。莫斯科地鐵爆炸案也再度將公共交通係統安全問題擺在世人面前。近年來,世界各國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係統尤其是地鐵成為恐怖勢力和極端組織頻頻光顧的地方。東京地鐵毒氣案、馬德里火車爆炸案、倫敦地鐵七七慘案以及莫斯科地鐵爆炸案等,都在提醒執政當局,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係統安全相當脆弱,風險極高,必須著力應對。
推
一個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markacey
markacey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5)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 2025/4/7 好康票券服務系統維護通知(維護完畢)
[公告] 相簿服務、圖片顯示異常(處理完畢)
[公告] 2025/03/20 全站短貼文及互動相關功能維護公告
活動快報
【船井...
船井生醫推出專門針對高度用眼族、輕熟齡者的葉黃素...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財訊專區 (0)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0)
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 (1)
コナン (0)
設計、綠能 (0)
ワンビ-ス (37)
NEW (0)
建築 (0)
食記 (12)
時事 (52)
未分類文章 (2789)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0 八月 (6)
2010 七月 (2)
2010 六月 (1)
2010 五月 (6)
2010 四月 (4)
2010 三月 (3)
2009 十二月 (13)
2009 十一月 (1)
2009 十月 (3)
2009 九月 (4)
2009 八月 (5)
2009 七月 (1)
2009 六月 (1)
2009 五月 (2)
2009 三月 (2)
2009 二月 (3)
2008 十一月 (3)
2008 九月 (1)
2008 八月 (2)
2008 七月 (1)
2008 五月 (1)
2007 十二月 (185)
2007 十一月 (140)
2007 十月 (136)
2007 九月 (168)
2007 八月 (190)
2007 七月 (174)
2007 六月 (160)
2007 五月 (210)
2007 四月 (164)
2007 三月 (603)
2007 二月 (199)
2007 一月 (206)
2006 十二月 (51)
2006 十一月 (53)
2006 十月 (37)
2006 九月 (31)
2006 八月 (38)
2006 七月 (34)
2006 六月 (22)
2006 五月 (20)
2006 一月 (2)
2005 十二月 (1)
2000 四月 (2)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 Code
POWERED BY
(登入)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