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鬱金香革命


吉爾吉斯「鬱金香革命」吉爾吉斯斯坦在2005年三月又發生了"黃色革命"。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的政權被推翻,反對派領袖巴基耶夫在三月二十四以勝利而接管了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權,代表了吉國新的力量取得了勝利。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局勢變化之快,連其鄰國如中國、俄羅斯等都始料未及。









吉爾吉斯動盪與美中俄三國較勁。中亞小國吉爾吉斯月初發生政變,在反對派因為抗議物價飆漲走上街頭,而與軍警發生流血衝突之後,情勢整個失控。總統巴基耶夫逃離首都,飛往南部城市奧什,反對派成立人民信任政府,承諾半年內修改憲法、選舉法、政黨法,並將水、電、取暖費調降50%。吉爾吉斯的情勢,還沒完全塵埃落定,但是大國的較勁已經開始。4月8日,俄羅斯派了兩個空降兵連進入吉爾吉斯,以確保俄國在當地吉坎特空軍基地的安全。美國當然也盯著吉爾吉斯看,因為吉國馬納斯空軍基地,是美國對阿富汗戰場重要的運補路線,一樣不能有任何閃失。俄國派了兵,美國派不派?大家都在等。而中國也對吉國情勢密切關注,因為吉國位於中國進入中亞的要衝,而且吉國是上海合作組織的一員,更有疆獨組織在吉國活躍。所以中國大陸內部,也有呼籲政府藉上合組織干預吉國情勢的鷹派聲音出現。









吉爾吉斯的巴基耶夫,是2005年鬱金香革命之後上台的領袖。當時前蘇聯的幾個共和國,喬治亞、烏克蘭、吉爾吉斯,都發生所謂的「顏色革命」(民主派人士特別標舉某種顏色,如烏克蘭用橘色,作為反對運動的標誌)。一時之間,西方想藉顏色革命包圍俄羅斯的說法甚囂塵上。連帶使俄羅斯甚至中國都對西方支持民主派的行動提高警覺。美國則極力撇清,稱自己與顏色革命無關。結果四、五年過去,顏色革命上台的領袖,並沒有如人所期待的,帶來民主與繁榮。失望之餘,人們又透過選票,把當初被推翻的政治人物選了出來,顏色革命整個扭轉。烏克蘭總統尤申柯不久前在大選落敗就是個典型,今吉爾吉斯又是一個例子。所不同的,是這次輪到俄羅斯總理普京全力撇清,稱自己與吉爾吉斯政變無關了。其實俄羅斯對吉爾吉斯被推翻的這個政府是有意見的。去年吉爾吉斯曾表示要關閉馬納斯空軍基地,不讓美國使用,並以此換取俄國巨額援助。等到俄國援助到手,她又反過來跟美國談判,以增加租金交換重新開放基地。美國當然照辦,結果吉國兩邊得利,俄國則因吃了悶虧而憤憤難平。

















吉爾吉斯的權力平衡遊戲,不只針對美俄兩國,也針對中國。因為吉國同時是獨立國協(大陸譯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一員,也是上合組織的一員。這兩個組織本就有許多會員重疊,但當家的國家不一樣,一是俄國,一是中國。吉國就在其中,維持與俄中兩國的平衡。而今發生政變,動盪不安之際,其與美中俄三國好不容易維持的平衡關係,也一定會有所改變。加上中國大陸崛起之後,也不斷爭取對周邊國家事務的發言權,以增加自己對周邊的影響力。這由緬甸少數民族與政府談判時,中國所扮演的關切角色,以及努力將高鐵伸入周邊國家,以換取當地資源等作法,就可窺其一二。這樣的中國,怎可能讓美俄在中亞如此白熱化爭奪,而仍然無動於衷? 故中國的下一步會怎麼反應,中美俄的較勁,最後會呈現什麼圖象,將是我們持續關切的焦點。











由吉爾吉斯政治反對派發動的大規模騷亂迅速席捲全國,很快控制了包括首都在內的主要城市,並成立了由前外長奧通巴耶娃為首的"臨時政府",通過暴力革命上台的巴基耶夫總統被同樣的方式趕下了台。 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似乎還歷歷在目,轉眼間革命者成了被革命的對象,吉爾吉斯似乎陷入了暴力革命的循環。現任總統巴基耶夫是在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中坐上總統寶座的,當年的巴基耶夫以"革命者"姿態,高舉反腐敗大旗,誓言在吉爾吉斯徹底根除前總統阿卡耶夫家族留下的腐敗風氣,當時的吉爾吉斯人民也對他寄予厚望。但是當巴基耶夫的位置穩固後,其家族的腐敗程度遠遠超過了阿卡耶夫。巴基耶夫任人唯親,很多政府要職被其家族或南方派系掌控,其三弟扎內別克擔任總統衛隊隊長,長子馬拉特人國家安全局副局長,但卻是實際上的"實質領導人",並掌管著煙草進出口審批等實權。次子馬克西姆是吉爾吉斯的風雲人物,集官商於一身,被稱為僅次於總統的"二號人物",他不但擔任吉發展、投資和創新局局長,同時也是吉最有實力的商人,在父親的庇護下,他大肆侵吞國有資產,最近因其在"吉電信公司"和"北方電力"公司私有化過程中的舞弊行為被媒體曝光,引發吉反對派在三月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 早在2009年七月的總統選舉中百姓就已經對巴基耶夫家族十分不滿,但他仍然得以順利當選,一些選民投票支持他的理由頗為無奈:“換一個總統還得重新搜刮一次,與其換一頭'餓狼'還不如留著餵飽了的”。這次反對派策動的騷亂能一呼百應,並迅速呈燎原之勢,主要還是巴基耶夫家族徹底失去了民心,不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利,必然會被人們所拋棄。













吉爾吉斯是位於中亞地區東南部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的90%以上被高山所覆蓋,雖然湖光山色,風景秀麗,但缺乏石油、天然氣等易變現的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的自然條件比較有限,所以吉爾吉斯始終處於世界最貧困國家行列。吉雖然擁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但是水無法作為商品賣給下游國家,而水電建設又需要巨額投資,遠不是吉憑自身能力能夠解決的,所以其"水電興國"戰略始終無法落實。巴基耶夫執政五年來吉爾吉斯的經濟沒有出現明顯起色,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約四十六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八百美元。百姓收入增長緩慢,脫貧無方導致民怨沸騰。 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使吉經濟雪上加霜,吉每年外出務工收入大體與國家財政收入相當,金融危機使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用工數量大幅下降,導致吉的僑匯收入驟減,而且吉貨幣索姆一年內貶值了30%,收入下降、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令百姓苦不堪言。 2010年吉爾吉斯的財政收入預計11.7億美元,財政支出預計為十四.八億美元,出現了三億美元的缺口,俄羅斯提供的三億美元援助已經用於水電站建設和扶植中小企業,無奈政府只好提供公共服務費用以彌補財政虧空,從元月開始,電費上漲了二倍、供暖和熱水費用提高了五倍左右,吉百姓怨聲載道。吉爾吉斯的貧困是各派政治理論掀起暴力革命的基礎,無亂是哪一派政治勢力當政,如果不能在改善民生方面有所作為,那麼他注定還是會被無情地趕下台。













提起吉爾吉斯的政治舞台,給人的感覺是有數不清的反對派力量在和政府進行著無休止的鬥爭。其實,在吉爾吉斯有影響力的反對黨幾乎都是由被廢黜的政府高官所領導,無論他們以何種口號作為包裝,其實質都是和政府分享權力。吉爾吉斯獨立後大膽引進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其他中亞國家都在從傳統的威權體制向民主制度緩慢轉型時,吉爾吉斯在民主化方面沖在了前面,所以也被西方讚譽為"中亞的民主綠洲"。遺憾的是吉爾吉斯學習來的只是民主制度的皮毛,如自由的媒體、林立的黨派,特別是阿卡耶夫執政後期寬鬆的政治環境讓吉爾吉斯的政治舞台嚴重超載,凡是利益得不到滿足都可以自建政黨,並且以街頭政治表達訴求。另外,巴基耶夫為了鞏固自身執政地位,不斷排斥、剷除與其意見不合的政治精英,近年來多名政治家被捕入獄,與巴基耶夫家族有關的政治仇殺接連不斷,使吉爾吉斯的政治精英紛紛走到了巴基耶夫的對立面,各反對派力量在反巴基耶夫問題上意見日趨一致,所以才會出現聯合推翻現政權的團結行動。成熟政治體制下的政治反對派通常與當政者形成一種理性批判和建設性鞭策的關係,雙方的合理制衡共同推進政治決策的科學與中性。但是在吉爾吉斯雙方形成的卻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狀態,當年的巴基耶夫也是辭去總理職位後成為反對派,最終通過暴力革命奪取了政權。這次事件中的反對派領導人多數曾在巴基耶夫政府中擔任高級職務,多是與巴基耶夫政見不合而分道揚鑣,如前外長奧通巴耶娃、前總理阿坦巴耶夫、前議長捷克巴耶夫、前總檢察長別克納扎洛夫、前國防部長伊薩科夫、前議員薩利耶夫等。













這些反對派領導人從2005年後都曾分別或以不同組合的方式進行過反巴基耶夫的活動,但都沒有取得成功。其中奧通巴耶娃有些特殊,她可稱得上是吉政壇上的資深反對派。奧本來是吉著名的外交家,是吉獨立後的首任外交部長,為吉這個新生國家外交事業的開創立下大功。但是她做反對派的時間更長,奧對阿卡耶夫和巴基耶夫兩大家族的腐敗深惡痛絕,作為一位年屆花甲的女性能在吉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中執著地位百姓吶喊,其精神確實令人感佩,所以這次德高望重的奧被推舉為"臨時政府"總理。吉爾吉斯處於俄美在中亞的利益衝突區,在大國矛盾中求生存本來就不容易,巴基耶夫還要虎口奪食,總要在俄美矛盾中牟利,最終還是作繭自縛,玩火自焚。











"9•11"後,阿富汗反恐戰爭讓吉爾吉斯成為對美國具有重要價值的國家,瑪納斯美軍基地的去留成為俄美鬥爭的焦點,也成為吉爾吉斯可與兩大國打的唯一一張牌。可一旦一個小國在俄美的矛盾中生存,再想過好安生的日子就不容易了,更何況吉爾吉斯還總試圖在兩方都獲利,巴基耶夫又不具備在兩大國間遊刃的高超能力,結果最終還是在俄美矛盾中葬送了自己的政權。








吉爾吉斯共和國(吉爾吉斯語: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Qirghiz Respublikasi),簡稱吉爾吉斯斯坦(Кыргызстан;英語:Kyrgyzstan),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



吉爾吉斯斯坦的周邊國家有:塔吉克、烏茲別克、哈薩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總面積19.85萬平方公里,人口436.72萬人。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或稱柯爾克孜族,占總人口的52.4%),俄羅斯族和烏茲別克族均超過10%,烏克蘭族和德意志族超過2%,其他民族還有維吾爾族、東干族、哈薩克族、亞塞拜然族、吉卜賽族等。吉爾吉斯斯坦首都為比斯凱克市。


吉爾吉斯共和國衛星地形圖
















一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acey 的頭像
    markacey

    markacey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