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的偶然還是命運的安排-波蘭的卡廷森林悲劇
飛機離降落的機場前僅有1.5公里墜毀
走不出的噬血黑森林,能否再次穿越悲情歷史的天空?



波蘭空軍一號Tu-154

上月初一架波蘭客機降落俄羅斯斯摩林斯克機場時,因大霧降落時墜毀。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一百三十二名全部遇難。其中包括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夫婦、波蘭流亡政府最後一任總統雷沙爾德·卡丘羅夫斯基(Ryszard Kaczorowski),和數十位高層官員及議員。由此看來這次空難可謂是一次空前的國殤,波蘭各界領導菁英,對社會整體來說損失極為慘重。但若進一步了解此行目的是為了紀念卡廷大屠殺七十周年,恐怕就能感受到更深切的悲殤。卡廷大屠殺(又稱卡廷森林大屠殺、卡廷事件或卡廷慘案)是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在蘇共中央的批准下,於1940年春對被俘的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進行的有組織的大屠殺。此次屠殺起源於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執行史達林處決所有波蘭軍隊成員的提議;依據官方檔案記載於1940年三月五日由蘇共中央政治局全體簽署批准。遇害人數估計約為二萬二千,最常見的數字為二萬一千七百六十八。屠殺在卡廷森林、加里寧、哈爾科夫等地。受害者中約八千人是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的戰俘,其餘則大多是被羅幟罪名而遭逮捕的平民。由於波蘭的徵兵制度規定除非獲得免役的豁免權,所有大學畢業生必需服兵役,接受後備軍官培訓,蘇聯得以籍此網羅大批波蘭籍知識分子,並有效加以集體殺害以斷絕後患,其中包括波蘭籍猶太人、烏克蘭人、喬治亞人及白俄羅斯人。





卡廷大屠殺具體發生在位於卡廷森林,約距離現今俄羅斯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以西約十九公里,臨近卡廷(Katyń)的科澤利斯克戰俘營。在史達林的命令下,除在卡廷森林外,同時發生的屠殺還有在斯塔洛柏斯克和奧斯塔什科夫戰俘營的處決戰俘行動以及發生在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處決政治犯行動,處決地點包括設於斯摩棱斯克的內務人民委員部總部、當地一個屠場,以及加里寧、哈爾科夫、莫斯科等蘇聯城市的監獄。在這些屠殺之中,卡廷大屠殺規模最大。現代波蘭對卡廷大屠殺的調查覆蓋上述所有的屠殺。1941年,德軍佔領卡廷森林。1943年,納粹德國揭發在卡廷森林發現集體墓地。德國的揭發導致使蘇聯與設於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斷絕外交關係。蘇聯一直否認卡廷大屠殺,直到1990年才承認內務人民委員部實施並隱瞞了卡廷大屠殺。俄羅斯檢察總長的一項調查證實蘇聯需要為卡廷大屠殺負責,但是並未按波蘭政府的意願將其承認為戰爭罪行或種族屠殺,因而無須對尚健在的屠殺參與者進行起訴。俄羅斯同時拒絕承認遇難者是史達林壓迫的受害者,使他們不能得到正式死後平反。俄羅斯在2005年公布的調查報告中聲稱這段時間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共俘有一萬四千五百四十二名波蘭軍民,其中一千八百零三名死亡,沒有跡象顯示曾發生種族屠殺,且拒絕交出機密檔案。蘇聯當局認為波蘭戰俘是在積極備戰中抵抗希特勤東侵時消耗寶貴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波蘭戰俘可能隨時反抗蘇軍的監禁成為俄國境內的不定時炸彈;最後決定先處理掉波蘭戰俘中的軍官。除掉了軍官,其餘的士兵就會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蘇聯有關方面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從肉體上將他們消滅掉。1940年三月五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內務部長)貝利亞專門就對二萬餘名以波蘭軍官為主的戰俘和犯人實施槍決一事寫出報告上交史達林,經中央審批,隨即獲得批准。1940年四月初,處決波蘭戰俘的行動正式開始。數百名被俘的波蘭軍官被從上述三個戰俘營帶上汽車,秘密運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員站在波蘭戰俘身後,用手槍對著他們的後腦開槍。掩埋之後,蘇方人員在上面鋪上了厚厚一層土。不久,第二批戰俘又被運到該地被同樣處理。直至當年五月中旬,蘇聯方面在卡廷森林共處決波蘭戰俘四千四百二十一人。他們被分別埋入八個大坑,上面鋪滿松樹和白樺樹。在1940年四月三日到五月十九日,大約有二萬二千名在囚人士被處決。從1956年一份由當時的KGB(國家安全委員會;)領導人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列平(1958~1961)給予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的備忘錄中,證實有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七人在不同刑場中被殺,計有卡廷四千四百二十一人、斯塔洛柏斯克營三千八百二十人、奧斯塔什戈夫營六千三百一十一人以及其他拘留所的七千三百零五人。據非官方統計,被屠殺的人包括一名海軍上將,二名陸軍上將,二十四名陸軍上校,七十九名陸軍中校,二百五十名陸軍少校,六百五十四名陸軍上尉,十七名海軍上尉,三千四百二十名非指揮職軍官(NCO,准尉、軍士),七名隨軍牧師,一名親王,四十三名官員,八十五名士兵,一百三十名難民。此外,遇害者中還包括二十名大學教授(包括數學家斯特凡·卡茨馬爾茲-Stefan Kaczmarz),三百名醫生,幾百名律師、工程師、教師、一百多名作家和記者以及二百名飛行員。柏林電台向全世界廣播"在卡廷森林的發現一個深溝二十八尺長,十六尺寬,裡面有三千多具波蘭士官的屍體。"德國的揭發導致設於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與蘇聯斷絕外交關係。



二戰時期德國利用卡廷大屠殺在法國的宣傳海報。
si les soviets gagnaient la guerre katyn partout 如果蘇聯贏得戰爭,卡廷大屠殺將無處不在!



蘇聯過去一直否認卡廷大屠殺,直到1990年才承認當年特務組織內務人民委員會實施並隱瞞卡廷大屠殺,但是並未按波蘭政府的要求承認為戰爭罪行或種族屠殺,也未對尚健在的屠殺參與者進行追訴。在此次空難後,俄羅斯總理普丁和波蘭總理圖斯克一起參加卡廷大屠殺七十周年紀念活動。雖然普丁始終未曾直接道歉,強調蘇聯紅軍和老百姓也是納粹侵略的受害者,但普丁譴責大屠殺是泯滅人性的行為,並批史達林宣稱當年失蹤的波蘭軍官逃往中國東北滿洲國是個謊言,這顯示俄國領導階層已有意重新反省並處理對波蘭的關係。但是,對於歷經劫難的波蘭人民和七十年前後含冤死在他鄉的卡廷遇難者而言,這條安魂與和解之路,實在也走得太沉重、太艱辛苦了。波蘭是苦難民族,夾在德國和俄國兩大強權間,不是別人的祭品就是戰利品,領土常被瓜分,人民於二戰時備受納粹德國希特勒、蘇維埃史達林二大主戰國蹂躪 ,波蘭人起來抵抗,城市被毀,與他們合作的精英階級則被集體屠殺。東歐共黨垮台後好不容易開始站穩腳步,總統夫婦和大部分政要卻在一場空難全部失事,命運對波蘭這樣不公平,令人悲嘆。波蘭是個悲情國家,歷史上幾度遭到強權瓜分,且多次被盟友背叛。地緣政治上的位置使波蘭從來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史學家戴維思(Norman Davis)稱波蘭為"眾神的遊樂場",以這個希臘神話的隱喻貼切描述了波蘭無奈的命運。冷戰結束後,波蘭終於有了新生,參加了歐盟,也加入了北約,新波蘭獲得了安全保障。但波蘭對自己的悲劇無法遺忘,而且歷史宛如惡靈纏身,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波蘭人不幸的歷史可能重演。相較於漫長的慘痛歷史經驗,冷戰後的短短二十年承平盛世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波蘭人不相信歷史的終結,也不敢輕易相信外來政權不會捲土重來,再次把波蘭變成"諸神的戰場"。波蘭人民對歷史有太多不平。他們痛恨佔領過波蘭的德國,更痛恨俄國。納粹德國在波蘭引發歐戰,波蘭奮勇抗敵,首都華沙在戰火下幾乎化為灰燼,波蘭軍民死傷數百萬,名勝古蹟所剩無幾。相較於其他東歐首都,二戰後重建的華沙像是蘇聯境內另一座灰濛濛的史達林式城市,毫無特色。波蘭人談到自己的首都總是不勝唏噓。這個城市給波蘭人留下太多傷痛與悲情。但波蘭的悲情城市不只是華沙。這次總統卡欽斯基原欲造訪的卡廷,也是波蘭另一處悲情城市。不過若不是因為俄國在此屠殺二萬多名波蘭軍官和知識份子,卡廷將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遠不如十幾公里外的斯摩彥斯克(Smolensk)出名。斯摩彥斯克是俄羅斯的悲情城市;拿破崙征俄時法俄大軍在此決戰,俄軍死傷慘重,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對這場戰役有詳盡的描述。納粹德國進攻蘇聯也在此與紅軍交鋒,此役造成斯摩彥斯克市幾近全毀。最後紅軍雖不敵而撤離,但延緩了納粹對莫斯科的攻勢。納粹佔領斯摩彥斯克之後,把當地政府的檔案悉數運回柏林,結果納粹戰敗,這些檔案成了西方研究蘇聯地方政府最珍貴的資料,已故的哈佛大學教授范賽(Merle Fainsod)就運用這些資料為戰後的蘇聯研究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波蘭多年來要求俄羅斯承認卡廷大屠殺,其實已逐漸得到俄方善意反應,包括俄國知識份子也多次在檢討史達林暴行時提出卡廷屠殺。然而普丁執政後,俄國又開始恢復史達林的地位,這讓包括波蘭在內的前蘇聯附庸國坐立難安。卡欽斯基率文武百官到卡廷悼念當年遭屠殺的波蘭軍官和知識份子,有其因由。但冷戰後波蘭新興的民族主義似乎總是向外看,對內部的歷史問題卻極為保守。波蘭不斷譴責俄國、德國,卻歧視猶太人。尤其不願面對波蘭歷史上的反猶太事件。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奧什維茲就在波蘭境內,每年都有上百萬猶太人及遊客前往憑弔。毫無疑義,奧什維茲是猶太人的悲情城市。但波蘭居然有天主教主教指稱大屠殺是猶太人憑空創造的偽歷史。一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寫了本關於納粹佔領期間波蘭人屠殺猶太人的書,結果也引起波蘭人普遍的反感。波蘭是納粹佔領國中唯一沒有出現偽政權的國家,也一度是歐洲猶太人最多的國家,但是波蘭排斥歧視猶太人的傳統難以根除。波蘭有自己的悲情城市,但卻只耽溺於自己的悲情。如果不能同理接受別人的悲情,那充其量只會發展出自憐式的復仇主義。唯有在其他族群的悲情城市之前感到悲憫與敬畏。2010年四月初,載滿波蘭國家幾乎全部政要的飛機在俄羅斯西部、第聶伯河上游的斯摩棱斯克機場樹林間墜毀。機上包括波蘭總統里齊·卡欽斯基在內的國家、軍事、學術、宗教等幾乎全部各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幾乎全數喪生。目前波蘭剩下的政要僅剩國家總理、議會議長和外長屈指可數。這次國殤式的災難,起因於悼念卡廷屠殺慘案遇難者。七十年前的1940年四月十日,近二萬二千名波蘭軍官,在解除武裝的情況下被蘇連秘密警察殺害。在波蘭拍攝的"拉廷森林"故事片中,寫實描寫當時那場誘騙遷移和秘密行動。大型推土機在第聶伯河附近的卡廷森林中開辟空地,挖掘了八個巨大埋屍坑。在此之後波蘭軍官們從囚禁地,分批被卡車拉到屠殺處。最後一具具的遺體被丟入巨大的埋屍坑。戰友、朋友再度相聚時已經變成冰冷屍體,即使身體腦中意識仍散發著餘溫,再也不會醞釀任何反抗了。巨大的推土機再度啟動,黑森林的沃土植被將此填平,放上樹木覆蓋一切,美麗森林成為掩蓋的巨大的罪惡行動的場域。這場殺戮從四月初進行到五月下旬才告終,除卡廷森林外,另外幾個戰俘營同時執行槍殺。兩萬多名波蘭軍官及知識分子,一個個無辜的性命就在這無情的槍響中殞落。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和其的KGB(國家安全委員會)貝利亞(前內務部部長)當然知道,這些巨大的埋屍坑一旦被發現,將成為納粹罪惡的見證。在此之前,史達林在一次私人會見中,告訴尋找這些軍人的波蘭流亡政府首相"這些囚犯都被釋放了,他們可能輾轉逃至當時於中國東北滿州去了。"兩年之後,波蘭的鐵路工人和納粹先后在蘇聯卡廷森林發現大量屍體,從工人那里獲悉報告的波蘭地下組織先是拒絕相信那些密集堆疊屍體的存在,繼而將德國的揭發深埋心底。記憶斷點,是任何極權主義國家的必然之路。失真的歷史常識,不僅是民間癥狀,也是政府當局常態。但是1956年,KGB(國家安全委員會)向赫魯曉夫遞交的一份備忘錄中,就詳細陳述的卡廷事件的死亡人數和相關資料。1990年共產極權大勢已去,卡廷事件再度浮現,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和鮑利斯·尼古拉耶維奇·葉爾欽(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開始獲悉此一悲劇,俄羅斯勉強承認卡廷大屠殺罪行,但是拒絕認可這是戰爭罪行和種族屠殺。2005年俄羅斯政府公布相關調查報告,仍然遮遮掩掩,並拒絕向當事人波蘭公開全部機密檔案。俄羅斯至今沒有為此一罪行正式向波蘭道歉。今年,2010年四月,卡廷慘案七十周年紀念日,在空難前三天,普丁邀請波蘭首相一同前往卡廷屠殺紀念地憑弔波蘭被害者。這成為波蘭與俄羅斯和解的新局。於是,在前蘇聯政府、繼而波蘭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政府相繼將此一罪行埋入地下七十年周年之際,波蘭總統卡欽斯基率波蘭政府中與卡廷慘案相關受害家屬及相關部會首長所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卡廷慘案紀念地,悼念他們的前輩和同胞。普丁此前沒有邀請卡欽斯基前往弔唁,僅邀請了波蘭同級官員,波蘭總理。總統卡欽斯基不但請自率團前往,希望撫平這歷史傷口並化解與俄國間對立,日漸解開卡廷慘案的矛盾。波蘭至今仍期待著揭開所有卡廷慘案相關的蘇聯機密檔案,讓真像早日得以還原,使當時犧牲者得以獲得平反。





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機場距卡廷不到二十英里,同屬一個林帶。波蘭軍隊精英在卡廷遇難七十周年之際,,波蘭各界精英及上代的遺族為從新踏上這片森林,在同一地點再度遇難。他們乘坐的是蘇聯制造的Tu-154型客機。這種飛機是上個世紀七、八零年代俄國制的航空器。此型客機自1972年服役至今近四十年來已經有四十一架失事,以平均每年超過一架失事的速度,把旅途中的乘客送向死亡;至今仍是自原蘇聯解體後獨立、東歐及伊朗等國家航運客機的主力。俄羅斯民航總局不堪國際指責聲浪,今年年初已經開始招回這種惡名昭彰俗稱"老牛"老客機。波蘭政府則幾經討論,準備淘汰其空軍一號地位,卻因財政困難而擱置這一計劃。沒有人能料到,七十年過去,為了相關的理由,在同一地點,悲劇會以另一種形式會再度發生。卡廷慘案是波蘭國運的索命符。波蘭領導為此出沉重代價並非第一次,於1943年,波蘭流亡政府的總理、波蘭軍方總司令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Wladyslaw Sikorski)將軍,就是在要求調查卡廷慘案之後,死於神秘空難的。這位波蘭軍政要人要求國際紅十字會調查卡廷事件。為此史達林終止了與波蘭的外交關系。而西科爾斯基乘坐的飛機從直布羅陀機場起飛後,僅十六秒鐘就迫降海中。西科爾斯基和其女兒以及參謀長塔德烏什·克利梅茨基和其他人員合計七人遇難,。只有飛行員一人劫後餘生。此後至今,思克爾斯基死亡的真正原因撲朔迷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正如調查結果公布之前,波蘭出身的教皇保羅二世遭槍殺情況一樣。西科爾斯基生前是波蘭流亡政府最具威信的領導者,他的死對波蘭流亡政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某些層面上,西科爾斯基對西方盟國而言是死得其所,因為西方盟國認為波蘭問題是與史達林保持有好關係的絆腳石。1943年四月蘇聯斷絕與西科爾斯基政府的外交關係後,史達林在五月和六月召回駐美國、加拿大及英國進行"商議"。邱吉爾公開支持西科爾斯基政府,提醒史達林他此前曾派人簽署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德國一起入侵波蘭,但同時又秘密地與羅斯福允諾會向讓波蘭讓步,以安撫日漸強大的美國。波蘭在二戰最開始幾年對西方盟國至關重要,但隨後在世界進入兩大軍事與工業大國-蘇聯和美國的衝突中時,使其重要性逐漸變小,這時波蘭與蘇聯衝突開始威脅西方盟國與蘇聯的合作。





當波蘭總統卡欽斯基(Lech Kaczynski)葬禮,歐洲各國元首雲集,各自返回本國時,因逢冰島艾雅法拉火山灰塵蔽天,航空秩序大亂,似乎也象徵波蘭這個自古多災多難國家的國運,悲劇接二連三,永無止日。位處德、俄兩大強權之間,二次世界大戰,歐陸發生的大小戰爭,大多都以波蘭為主戰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獨立建國,定都華沙。次年(1922),首任總統加布列爾·納盧托維奇就被刺身亡,至今仍為懸案始終還是個謎。 其中包括波蘭人最感痛心的,是二次大戰初期,1940年三月的卡廷森林大屠殺(Katyn Forest Massacre)。在史達林命令下,二萬二千名被蘇軍俘虜的波蘭籍軍官,全體被殺,一個不留。1943年,華沙猶太人反抗納粹起義,四十五萬猶太裔波蘭人被送進散佈各地的納粹集中營,生還者僅數百。1944年八月,輪到波蘭人發動的華沙起義(Warsaw Uprising),希特勒盛怒之下,華沙全城被毀,一間完整的房屋也不剩。而最能代表波蘭人追求自由民主渴望的,是前蘇聯解體後,東歐共黨解體潮流的開端,領導工會運動的華勒沙。他後來在1990至1990年間任總統。波蘭因此得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隨而再加入歐盟,減少了從東邊來的威脅。2005年,中間偏右的卡欽斯基當選總統並任命雙胞胎哥哥認命為總理,創下世界有史以來兄弟聯合直執,也達政治上的高峰,卻在2010年因乘空軍專機訪俄,遇到大霧半途墜毀,全球同聲哀悼。而Tu-154運輸機本就差勁,使用已超過二十年,也是空難肇事的常客。飛機墜機氣前降落當地機場前天候惡劣,能見度很低,卡欽斯令駕駛的空軍軍官Arkadiusz Protasiuk勉強出勤,趕赴俄國司摩林斯克(0Smolensk),參加紀念卡廷森林大屠殺儀式。肇事後,從飛機殘骸找到的"黑盒子"證明,駕駛雖然接收到前途氣候不佳的警告,並未置理,又與降落當地機場塔台溝通不良,以致不僅卡欽斯基本人,內閣死亡逾半,全機一百三十二人無一生還,如同在今年剛滿七十年的卡廷森林大屠殺。外間判斷,卡欽斯基到斯摩棱斯克暫停一晚後,即轉往莫斯科,卻在斯摩棱斯克畫下了句人生句點。包括參謀總長Franciszek Gagor在內的五位將領、央行總裁Slawomir Skrzypek、眾院副議長Jerzy Szmajdzinski、外交部副部長Abdrzej Kremer、十五位國會議員、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大主教等。罹難的波蘭政要與七十年前卡廷大屠殺受害者的家屬同機墜機事件打破了原先安排,結果總統本人的棺木最先運回華沙,供波蘭人瞻仰致哀;總統夫人瑪莉亞(Maria)的銅棺遲了兩天才運回。在空難之前波蘭總統卡欽斯基才承諾提供基地讓北約興建早期預警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之外,並支持自1991年獨立於蘇聯的烏克蘭共同加入,使現仍對東歐擁有政治影力的蘇聯霸權很不是滋味。飛機墜機後,俄國裝出一臉無辜的模樣,否認與這場悲劇有任何關連。普丁下令,俄國媒體一致口徑報導墜機所造成的慘劇,排除一切外界所有爭議及疑異。普丁向國際保證,將親自"客觀"、"徹底"地調查墜機原因。真相如何,還有待後續發展。波蘭憲法規定,總統出缺時,由眾院議長暫時代理。現任議長科莫盧斯基(Bronislaw Komorowski)已經宣誓就任。卡欽斯基的任期本將屆滿,原定八月辦理大選,現在卻因憲法規定,必須於六月底前重選總統。卡欽斯基所屬的法律與正義黨(Law and Justice Party)本來民調落後,在舉國悼念之時,可能獲得大量同情票,起死回生,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卡欽斯基的雙胞胎哥哥雅洛斯拉夫(Jaroslaw Kaczynsk)2006至2007年間,做過內閣總理;之前曾任總統府秘書長、農業部長、國會議員等職。即使雅洛斯拉夫有可能順理成章地代表該黨,在六月總統選戰中脫穎而出,是保能使法律公正黨再次獲得選民的親賴,仍充滿許多變數。





西科爾斯基是二戰期間波蘭和流亡政府的主體。當他乘坐的飛機起飛後,轉眼葬身大海的時刻,依然立於機場跑道上並無意間見證了這一悲劇的一位波蘭官員,在極度震驚中喃喃低語"波蘭完了!波蘭完了!"二戰史學家認為,西科爾斯基的死亡,是波蘭失去對英美盟軍影響力的轉折點。波蘭這個在悲慘命運中掙扎不休的國家,在二戰勝利之後,注定不能翻身。二戰後,在紅色波蘭,西科爾斯基遭到詆毀,流亡政府的追隨者遭到監禁甚至處決。謊言與暴力,宣傳和迫害,使波蘭成為一代抗擊納粹侵略的民族英雄的地獄。不再有人知道卡廷事件和為此付出代價的波蘭前輩的存在,與納粹抗衡的波蘭流亡政府則被指為國家的叛徒和敵人。直到1990年,共產主義統治瓦解,波蘭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成為民主波蘭的領袖,言論解凍,真相浮出。2003年,在思克爾斯基遇難六十周年之際,波蘭議會宣布那一年為"西科爾斯基年"。而今在發生造成"精英盡失"的空難後,波蘭政府發言人強調,軍隊與政府運作如常。儘管如此,免不了面對民眾質疑。各界對政治上陰謀及歷史巧合安排紛紛傳出各種說法,在時間排除墜機是遭到恐怖攻擊,因為飛機失事前曾三度降落失敗 ,且事故當天在墜機現場尋獲黑盒子-飛行記錄器,目前由波、俄兩國專家判讀 。再者事故翌日綜合各方資訊,初步排除機械故障,指向人為疏失 ,況且當天天候因素,飛機在濃霧中強行降落,據稱當時能見度趨近於零 ,最後機師仍堅持降落,外界揣測可能是在總統卡欽斯基指示下強行降落,最後導致機毀人亡。空難喪生的波蘭總統列赫·亞歷山大·卡辛斯基和雙胞胎哥哥雅羅斯瓦夫·亞歷山大·卡辛斯基(Jaroslaw Kaczynski)是童星出身,1962年兩人在波蘭賣座名片《兩個偷走月亮的傢伙》演出,大受歡迎,之後一起求學,並肩闖盪政壇。2005年卡欽斯基當選總統後,賈洛斯拉夫一度擔任總理,創下孿生兄弟分任總統和總理的紀錄。卡欽斯基自1970年代就參與反共民主運動,是推翻共黨統治的工會聯盟"團結工聯"要角,團結工聯領導人華勒沙(Lech Walesa)1990年當選總統後,卡欽斯基曾任最高檢察院院長和司法部長,當選總統前是人氣頗高的華沙市長。卡欽斯基兄弟自幼形影不離,一起在華沙大學讀法律,隨後到格但斯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1年合組法律公正黨,任黨魁的賈洛斯拉夫在2006年至2007年出任總理,兄弟又一起治國。波蘭總統權力遜於總理,但卡欽斯基堅持右翼路線、反同性戀、支持死刑、打擊貪腐,頗受保守派選民支持。不過他積極與美國結盟,在經濟、科學、高新技術和軍事等領域的合作續有發展,進而鞏固與美國的戰略夥伴關係。俄指控美在波蘭部署反導系統對該國境安全構成威脅,雖然美宣稱以分階段、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具效率的反導系統部署,所簽署的僅是技術協議,而非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為此親美態度大表不滿再次加深波俄之間的矛盾。





其在與西歐外交上多次揚言拒簽新的歐盟條約,導致波蘭在歐盟漸被孤立,他也曾被歐洲人權法庭裁定違反人民集會自由,政績毀譽參半。墜機發生隨後,俄羅斯總理普丁(Vladimir Putin)率領資深官員,在斯摩林斯克機場替卡欽斯基舉行告別儀式。卡欽斯基夫婦遺體於前天已由哥哥完成認屍;至於其餘罹難者的遺體,則按俄國法律規定,全部運往莫斯科進行身分辨認。波蘭全國各地的教堂擺滿悼念的鮮花與蠟燭,繫有黑紗的國旗在風中飄揚。在教堂鐘聲大作、警笛響徹雲霄近一分鐘後,舉國民眾為罹難者起立默哀二分鐘。大批民眾攜帶蠟燭與鮮花湧入總統官邸表達哀悼,大排長龍等待在總統府的弔唁冊上簽名。波蘭昨以軍機將卡辛斯基(Lech Kaczynski)遺體,從墜機地點俄國斯摩林斯克市運回,雙胞胎哥哥雅羅斯瓦夫(Jaroslaw Kaczynski)、國會議長兼代理總統科莫洛夫斯基、總理圖斯克等官員在華沙軍機場以軍禮迎靈,氣氛肅穆悲戚。在簡短宗教儀式後,棺木被送往總統官邸,開放民眾瞻仰遺容。





此次空難事故無疑將再度成為揭開卡廷事件真相的動力。噬血森林已經成為波蘭歷史與民族情感現實間的傷心之地。卡廷事件至今真象未明,亦無法作出完整記錄,不過早已在波蘭歷史上烙下永遠忘不了的傷痛。


O Boga, Za Wolność, Prawo i Chleb 爭取自由,權利和麵包 波茲南事件紀念碑


從今以後,卡廷森林事件將從俄國秘密檔案和波蘭教科書走入歐洲歷史。二戰時期卡廷森林發生的悲劇以及冷戰時期它在共產世界遭抹滅和遺忘史實,如今無法掩飾的罪行將再次浮現,將成為兩國共同面對和解的契機,還是為下場災難早已譜下序曲?

































一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acey 的頭像
    markacey

    markacey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