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資缺乏 暴動一觸即發

遠眺海地(Haiti)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地震傷亡人數至今仍為未知數 遍遠地區狀況完全不明

以下照片、影片涉及災後現場場景,對於兒童心理有不良影響之虞者。
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閱讀,十二至十八歲之少年須由成人輔導人閱讀。


地理位置


震央


地震範圍級數

2010年海地地震發生於協調世界時2010年一月十二日21時53分9秒(海地當地時間12日下午16時53分9秒)左右,地震強度為芮氏7.0級 。震央位於海地首都太子港以西大約十六公里處,震源距離地表六.二英里(10.0公里)左右。美國地質調查局已錄得一系列餘震,其中5.0級以上十次,較大餘震包括5.9級餘震一次和5.5級餘震一次。位於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大多數建築均在地震央遭到損毀,其中包括海地總統府、國會大廈、大教堂、醫院。


海地是世界上最不發達(未開發)國家之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的人類發展指數評價中,海地在一百七十七個國家中名列第一佰五十三位。2004年,海地的GDP(按購買力計算)為一佰二十.五億美元,排名第一佰四十五位;人均GDP為380美元,排名第一佰五十位。2004年海地通貨膨脹率為22%,外債為十四億美元。美國是海地最大的援助國,在1995財政年度至1999財政年度之間,美國向海地提供了八.八四億美元的援助,用於購買食品、農業發展、教師培訓、計劃生育和健康保障計劃。美國和平隊和其他民間慈善組織也向海地派出援助人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開發銀行也向海地提供了財政援助。而人口接近九百萬的海地是我國在加勒比海排名僅次於多明尼加的第二大邦交國,因長年政爭受聯合國變相監管,中國大陸也長期派出維安部隊,從而成為外交休兵下我方官員仍無法到訪的外交邊陲地帶。



















歷史悠久的聖瑪利亞教堂,僅剩一面斷墻。在政府和立法部門中,僅有海地國家警察總署沒有受到太大損壞,而參議院、眾議院等機構的建築物幾乎全部變成廢墟。







海地遭逢百年來災難性大地震規模高達7.0 M w地震中心約15公里(9.3英里)由太子港 ,首都海地 ,其中發生在當地時間16時53分09秒(21時53分09秒星期日)週二1月12日到2010年這次地震發生在深度10公里(6.2英里)淺層地震,破壞力極大。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數百次餘震,其中14間震級5.0和國際紅十字會表示,多達300萬人受到地震影響多達十萬人死亡可能。大部分太子港的主要地標明顯受損或被毀在地震中,包括總統府、國民議會大樓、太子港大教堂 、監獄此外還包括所有醫院均遭地震摧毀或嚴重損壞。駐守在海地聯合國維和部隊總部,大多聯合國人員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救援物資、人道工作人員、首批搜救隊伍一月十四日開始抵達震災後的海地,眼前的亂象與慘狀令人震懾。海地官方宣稱死亡人數三到五萬,以初步規模估計為十餘萬人,國際媒體更估計高達五十萬。海地總統勒內•普雷瓦爾(Rene Preval)稱災情"難以想像如同滅國", 每次巡視災情踏越屍體,聽見受困者哀嚎。地震沒有放過任何人,總統府倒塌,教堂全毀大主教也喪生其中。




無助的淚早已流乾、傷口的血也已乾涸、臉上的灰總是擦不乾淨,但援助還是等不到…



海地災情之慘可與2004年南亞大海嘯相比。災區街頭有傷者躺了廿四小時仍未獲處理。第一批軍機十四日於首都太子港重新啟用的機場降落,緊接著展開空中搜救。新披露的畫面顯示,海地的恐怖才剛開始,滿目瘡痍而且打家劫舍層出不窮,街頭還有槍響。目前災情難以估計,紅十字會預估受災人數三百萬人,亦即近半數人口為災民;兩百萬人為孩童。

































美國總統歐巴馬承諾展開援助總動員,美國第八十二空降師將有三千五百名官兵派赴海地,佐以三百醫護人員。美國前總統布希加入前總統柯林頓,共同領導美國對海地救災任務。法國、德國、南美國家已派遣搜救隊與救難團隊、物資前往災區。聯合國表示將動員卅支國際救難小組。美國總統歐巴馬承諾,將全力協助海地救災,一艘航空母艦已經出發前往海地,另外還有二千名兩棲部隊待命,第一步就是掌握救援的黃金七十二小時。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國際開發署,以及南方司令部,跨部會大整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人力及物資送進受創最嚴重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已經出發前往海地,協助聯合國維和部隊以及災後秩序的維持,另外美軍直升機、軍艦、運輸機,甚至是二千名士兵的兩棲部隊也已經待命,隨時動身救災。












醫療資源極度乏,僅剩的一家小藥局瞬間被擠爆



海地穩定特派團前任秘書長特別代表穆勒(Edmond Mulet)當日晚上啟程前往海地,預定隔日早上到達。他將全面行使聯合國特派團的指揮權,很快會和海地高層舉行會談。 聯合國為救援海地,從中央應急基金緊急調撥一千萬美元啟動了援助工作。人道救援機構並迅速全面動員,協調國際社會的援助,未來幾天將開始緊急募捐呼籲,重點是提供海地急需的醫療、食品、清潔水和庇護所等方面的援助。





聯合國總部及駐海地官員表示迄今聯合國海地維和部隊(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穩定團:聯合國向海地派出維和部隊,維持秩序。)九千名維和部隊及警察中,證實已有十六人因強震喪生,另有約一百五十名團員失蹤,聯海團正奮力在拯救自家人及協調國際救難行動之間取得平衡。 強震當時突尼西亞籍聯海團團長阿納比、巴西籍首席副特別代表達科斯塔等人正於聯海團總部所在的太子港「克里斯多福飯店」五樓頂樓,與來自中國的八名警方特派人員集會。建造於一九六○年代的克里斯多福飯店雖曾增修強化,仍於強震中倒塌。而阿納比與達斯科塔據傳已罹難,但聯合國尚未證實。


第六十四屆聯大十三日召開緊急會議,對遭受強烈地震的海地表示聲援,並向因地震喪生罹難者默哀。





獲救撤出當地的大多為外國公民


震後由美國航管暫時接管首都太子港機場,正展開廿四小時不間斷的作業,提供來自美國、墨西哥、巴西、古巴、委內瑞拉甚至宏都拉斯和聯合國運送救災乾糧的專機起降。國際救援雖然凸顯了對重災區的人道關懷,但十餘年間飽經颶風地震天災和政爭人禍的摧殘後,海地仍然是個以聯合國名下監管的新聯合殖民地,一個被迫靠伸手度日的國家。





















未被地震摧毀前的太子港和山腰富人區貝松鎮的對比,就是一個極度諷刺的寫照。太子港的髒亂和四處拾荒街友、遊民,街旁擺賣二手舊衣和舊家電甚至輪胎聊以維生的一幕,和半山豪宅大院中,圍繞著身著整齊制服傭僕,形成嚴重貧富差距的對比。豪宅前街道坑坑洞洞出入不便,富裕人家寧可以四輪驅動越野車進出而不願鋪平道路,人性的自私一覽無遺。 我國外館(大使館)倒塌的所在的貝松鎮,四處可見眾多因政爭被迫流亡權貴大門深鎖的空蕩豪宅,而在山腳下港灣惡名狼籍的"太陽城"三不管違建區,十數萬人卻在無下水道和垃圾四散的擁擠環境下求生。 2010年一月十二日強震後的重災區,難以計數的貧民再也不必擔心安全更何況下一餐在何處,仍無著落。7.0級強震對海地的破壞不分貧富,路旁攤販喪生在倒塌的圍牆和斷落的樓板下,豪宅滑落山谷中,但更多人倒在傍山而建的磚屋裡。如同擠扁的火柴盒外,親友無助的為無法拉出的往生者蓋上白布,甚或一片紙板。


位於市中心的海地總統府,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變成了斷壁殘垣。

















倒塌的總統府外廣場,已成為災民的避難所,就連現任總統浦雷華也無處辦公、過夜。但三個月前才在政爭中鬥倒前任的總理貝爾利佛,卻已經宣稱至少十萬人遇難,並呼籲國際援助。 太子港國際機場圍牆內排滿正卸載的救災專機和物品,牆外卻擠滿急於離開的旅客,其中不乏開著國際援助轎車的權貴,和急於入境展開救援的陌生救援隊,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比。





















心急如焚的災民為了自救將小貨車變成救護車,把門板做成簡易擔架,盡快讓傷患獲得救治。他們拿大鐵錘敲破水泥塊,並用徒手挖掘,試圖搶救瓦礫堆下的受困者。數千名災民十三日晚湧入首都太子港市中心,市區的「戰神廣場」頓時變成一個露天難民營,但沒有水源、食物與藥品。由於缺乏水源,許多災民被迫飲用噴泉的髒水解渴。難民營的空氣中瀰漫著塵土混合尿液的味道,隨著時間過去,難聞的氣味在高溫下愈發令人難以忍受。約有兩百名死裡逃生的災民,包括許多孩童,擠在一個戲院的停車場,利用床單搭設臨時帳篷,以在攝氏卅二.二度的氣溫中,防曬遮陽。太子港到處屍體橫陳:有的被埋在瓦礫堆下,有的曝屍路邊,有的用塑膠布或被單覆蓋,有的則被抬上貨車。有些災民則頭頂著家當,徒步往鄉間避難。


旅居國外海地人無法聯絡上當地親人,當地缺衣少食,沒有飲用水,停止電力供應,政府機構幾乎癱瘓,海地幾乎成為孤島。在缺乏有效的抗震救災協調和指揮,一切都讓災民感到絕望。




















































隨處可見地震罹難者數以百計的屍體在海地各處隨處可見。在靠近使館區的小醫院唯一勉強還可以運作。但醫院瞬間成為臨時太平間,也無法消化峰擁而至受傷的災民。越來越多屍體被放在醫院的花園裡,有些屍體半裸、屍身殘缺,且遭蒼蠅圍繞在高達27度的室溫中腐敗。空氣中散發著一股異味,蒼蠅亂飛,被汽車和路人揚起的塵土四處飄散,大街上的過往行人或戴著口罩、或圍著頭巾、或掩著鼻子,匆匆而過。海地民眾沒有防護手套,只以酒精浸泡的破布沾濕惡臭腐屍,心急如焚地在屍體間翻找失蹤親友。在廢墟瓦礫當中搜救生還者的工作持續進行,不少災民搶時間徒手挖掘,有了幸運被救出,但更多的是挖出一具具冰冷的屍體。由於死者越來越多來不及處理也沒地方冰存,大多晾在馬路邊,屍臭味四溢,海地變成一座人間煉獄。最新預估海地這次強震死亡人數至少五萬人,甚至可能更高,而海地全國人口有三分之一都變成災民,亟待救援。
































太子港半公斤米叫價到五十美元,居民幾乎都以泥餅充飢,基本生活條件十分惡劣。


泥餅由鹽、菜油及泥巴作成再經晒乾後作成,在地震前為當地大多數人民的主食





晚上沒有燈光,電力、交通、電信等全部中斷,僅有市區部份災情傳出,山區、遍遠地區狀況完全不明。
2008年颶風兩月四襲海地8月和9月吹襲當地的四個主要颶風(颱風)造成了將近800人死亡、超過300人在風暴中失蹤、548人受傷。在受災最嚴重的城市戈納伊夫,颶風"古斯塔夫"、"艾克"和熱帶風暴"漢娜"共造成793人死亡。 海地是美洲最貧窮的國家。由於過度伐林,每當連場暴雨過後,很容易就會發生水災和泥石流。


再加上2008年海地暴動由於拉丁美洲加勒比海海地所發生的暴動事件,為全球糧食價格危機所引發的暴動事件,非正式計算,截至2008年4月27日止已造成最少7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2008年4月初,海地糧食價格大漲,每包重120磅(約 54公斤)的稻米,價格從 35美元跳升至70美元,汽油價格也在兩個月內連漲三次。



2008年四月三日,南部第三大城市萊凱,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糧食價格不斷上漲,當天演變為暴動,許多示威者與聯合國維和部隊發生衝突,攻擊維和部隊駐點,焚燒商店並向聯合國工作人員投擲石塊,維和部隊防禦性還擊,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傷,萊凱的商店與糧倉泰半被劫掠一空。暴動在各大小城鎮蔓延開來,尤其是南部地區更為嚴重,五日蔓延至另一大城鞏奈與首都太子港。四月七日,首都太子港有數千名民眾上街示威,太子港的商店和學校都被迫關門,有大學教授與大學生參與示威,公車司機也加入罷工。一些抗議者打砸商店搶劫財物,還有人焚燒車輛,採訪記者也遭投擲石塊,並有攝影記者被推倒在地。有一名示威者在一間旅館門前,被警衛開槍打死。


2008年四月八日上午,大批民眾衝擊總統府,要求蒲雷華總統(英語:勒內普雷瓦爾)下台負責。近午時分,聯合國藍盔"維和部隊"(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穩定團、)應總統府請求,派出十餘輛巴西部隊的裝甲車進駐總統府周邊,並以催淚瓦斯驅散示威群眾。而企圖趁亂佔領太子港國際機場的暴民,也在維和部隊增援後被驅離,但位於太子港南郊的法商"家樂福"量販店,則成為民眾趁火打劫的目標。四月九日浦雷華總統於暴動發生後首度公開表示,他將與糧食進口商會談,試著降低基本食品價格,他也呼籲海地民眾愛用本國產品,並表示已下令海地警察和聯合國部隊終止劫掠行為。四月十二日暴動持續,並有一名聯合國維和部隊士兵在巡邏時遭暴民射殺。總統動用國際援助資金補貼糧價,以及要求食品進口商吸收部份金額,令五十磅(二十三公斤)包裝的米由每包五十一美元降至四十三美元,降幅15.7%,但拒絕調低糧食稅率。當天國會召開緊急會議,十七位參議員有十六位投票要求罷黜總理"亞利克西"(英雅克愛德華亞歷克西)。

再加上今年年初海地遭到規模7.0強震襲擊,死傷人數可能逾10萬人,大批救災人員和物資14日已陸續抵達當地,積極展開救援。這場災難讓已飽受颶風摧殘的海地再遭重創,經濟復甦的希望隨之破碎。儘管各界慷慨解囊捐輸資源,這次強震恐怕已震垮海地長期以來飽受天災和政治動盪衝擊的經濟,復甦之日更加遙遙無期。 海地的經濟規模約70億美元,主要經濟活動是自給自足的農業和小型服飾生產業,出口產品多數銷往美國。



黑白圖組摘自2009年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中,突發新聞攝影奬 獲奬作品:海地颶風

這個西半球最窮的島國有八成民眾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有1,300美元,颶風讓海地損失約15%的GDP,至今海地尚未從2008年的四場颶風災害尚未復甦,再加上糧荒引起的政局暴動,而今又再次面臨百年來史上傷亡最多的強震的吹摧殘復甦美夢,重建之路遙遙無期。

近百年全球強震


請盡所能為他們提供協助


天祐海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acey 的頭像
    markacey

    markacey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