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acey
跳到主文
隨波不逐流
部落格全站分類:
財經政論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ug
31
Tue
2010
00:00
追求奢華背後的代價
close
文明的野蠻人Ⅲ
存在於四億年前侏羅紀時代演化至今喻為最為完美的生物
天生的掠殺好手仍不敵人類的擸捕
日本本州東北地方宮城県氣仙沼市
凌晨時分,位於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日本專門處理擸捕鯊魚的港口。日本鯊魚屠宰廠(魚翅工廠)
剛到港的七十五噸捕獲的鯊魚正在被小心翼翼地處理魚翅,每廿隻鯊魚放置成一堆,井然有序地堆放在"屠場"當中。如果你認為獵鯊取其鰭只是中國獨有的問題,而是全球華人特有的飲食習慣。而日本氣仙沼市就成為日本的魚翅最大的"產地"。在這個小漁村中,每週六天,一批批為數不多的日本工人正靜靜地進行著產業化的殺鯊取鰭的加工作業。當廿隻鯊魚堆配置完畢,就開始一天的工作。第一道程序 –將鯊魚內臟掏出。它們的心臟,一個個被穿著色彩明亮的膠靴和背帶褲的男人們熟練地取出。緊接著,鯊魚被工人用水管沖洗乾淨。當工人開始靜靜地穿梭於被鯊魚堆分開的過道,就像日本汽車工廠裡的機械人一樣,迅速地從這些被奪去生命的灰白色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陰暗處,飢餓的黑色大烏鴉正盯著這些血淋淋的食物。工人每次下刀,鯊魚鰭撲通一聲掉進黃色的小塑膠籃子裡,這些籃子很快就會裝滿,然而稱重,最後送到附近一架卡車上,由一個拿著記事本的男人負責交易細節。不到早上九點半,這一天的任務全部結束。推高機鏟起數十噸被截肢的鯊魚塊,被放置於大卡車,載從加工廠作進一步的加工製程。
今年七月初短短兩日內,十九噸大青鯊(大青glaucaof),十噸鼠鯊(鼠鯊屬 ditropis)以及三噸短鰭尖吻鯖鯊(Isurus oxyrinchus)被擱在氣仙沼市的碼頭。更不提其它數以噸計的即將滅絕的藍鰭金槍魚(金槍魚 thynnus)。每一天都有數十噸鯊魚被捕殺,以滿足日本國內外對鯊魚魚翅的需求。而日本氣仙沼市的魚翅也順理成章的成為當地的"名產"。經由氣仙沼市處理過的鯊魚鰭,有一半被中國預定,主要是香港和上海及沿海各城市。對於那些中國富豪而言,氣仙沼市的魚翅便是優質或者奢侈的象徵,甚至可以已成為流傳於中國國內的頂級品牌。
當地四十五歲的畠山先生是氣仙沼市的鯊魚鰭處理工人表示“這裡有大量魚鰭出品至中國數目非常可觀。相較中國從亞洲,中東或者非洲等其他地區預定的魚翅,日本這裡的出品可以要價更高。儘管中國國內也有生產魚翅,但更喜歡日本的品牌。“從魚翅是美味佳餚這一根源出發,一切似乎也就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然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氣仙沼市加工的魚翅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事實上是供國內消費。和中國一樣,魚翅湯也是日本的婚宴,公司宴會以及其他特殊場合上極為常見的一道菜式,用以顯示舉辦人的財力。此外,還有大量在氣仙沼市周圍進行著魚翅加工的星羅棋布的小型食品工廠,他們的出品通常供給日本的中式餐廳。當然,類似的飯店也為數不少。其他的則銷往各高級裡品店或者用於結婚囍宴、商務宴會。
在古時,鯊魚魚翅有時會作為黃金的替代品,被日本商人用於與中國的交易,由此足以窺見魚翅的價值,也正因如此,不難理解如今日本對魚翅片乾燥場所的所在地仍諱莫如深。雖然有大量魚鰭被海運至中國做曬乾處理,但中國的確切曬乾地點事實上被商家視為重大的商業機密。全球海洋生態系統是否能承受如此大量的獵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至今仍是個備具爭議的話題。而目前反對該行徑呼聲最高且最出名的城市-香港。
據悉,鯊魚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成年,而以這種空前的速度將它們拖出海洋無疑剝奪了鯊魚繁殖的機會,從而將它們慢慢推向滅絕的深淵。對於那些看過在海上即將割掉鯊魚魚鰭然後又再度將它們扔回海中的人而言,殘忍是他們控訴這種危及鯊魚存亡行徑的論證焦點。然而在氣仙沼市,鯊魚是整體上岸的,據悉,在那裡每隻鯊魚的每個部分都會被處理過,然而消費掉。
甚至是鯊魚的內臟。而日本氣仙沼的市民們在普通日本人眼裡看來也有點奇怪。當地人可以隨意在鎮中的許多街邊小店裡供應魚翅湯,但除此之外他們還發展出一種具有在地特色"風味餐"。如果不怕魚腥,可以在當地吃到鯊魚心臟刺身。當地人稱其為來自異國的"佳餚",因為此地獨有,日本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魚翅成為那些慕名氣仙沼的饕客為了一嘗當地"土產",也為地方賺進不少的觀光收益。當然這裡確實不乏旅客。一部分人是被宮城縣崎嶇的海岸線所吸引,前來享受這種美好的徒步旅行,而另一部分則是饕客海鮮前來,尋找令他們的味覺為之一震的絕對新鮮的"異國"海味。其中那些早起的人們將不可避免地前往碼頭,在那裡遊客將看到氣仙沼清晨最血腥的一幕,就是當地特有的產業化獵鯊取鰭現場秀。
在小鎮裡四處逛逛,會發現一個氣場相似的場景,那裡連最基本的海洋保育概念都蕩然無存。離碼頭僅有咫呎之遙,你能看到"氣仙沼市里亞斯鯊魚博物館"(気仙沼リアスシャークミュージアム),入口被設計成一個巨大的鯊魚口。一旦進入,最先映入遊客眼簾的是從世界各地收集回來的聳人聽聞的小報報導,講述鯊魚如何襲擊游泳者。將鯊魚形塑成對人類不友善的魔鬼,是人類的威脅所在,他們應該被消滅,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一個一個大字標題,以及報導內容似乎讓人感覺到整個博物館都在對我們如此叫囂著被扭曲的歪理。完全忽視了人類死於橫過馬路的統計數目,相比之下,被鯊魚襲擊的人簡直少之又少。在經過展示鯊魚自然史的部分之後,博物館已走過一半,接下去遊客們會經過一系列玻璃展櫃,放置著各種由鯊魚製作而成的產品:罐頭魚翅湯,鯊魚軟骨丸(據說療效是對關節痛非常有效)以及手工鯊魚皮包包等。整個博物館中沒有一字一句涉及海洋保育,更別提目前全球由於過度捕魚而正在面臨的鯊魚繁殖危機。在海洋保護管理論者與日本捕魚遊說者之間是否將有一個新的對抗即將掀起?先是每年日本捕鯨艦隊與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海洋保護者協會-海上牧羊人)在南極海對決。而 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的"海豚灣"(血色海灣),也曝光了日本捕殺海豚的殘忍交易。相信誰都不難看出,無視殺戮亦或倡導保育,雖然緩慢,但全球趨勢正在轉變。
難道海洋資源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魚翅係指鯊魚之背鰭、兩邊側鰭與尾鰭等四片"翅膀",其重量占不到全部魚身的十分之一。由於價格昂貴,漁業公司為了節省空間、裝載更多魚翅,捕獲的鯊魚在割下魚鰭後,會將較無價值的魚身丟回海中,讓牠們在海裡慢慢流血、痛苦死亡。由於國際間許多國家沒有明文禁止這樣的行為,且漁船出海後的監督與管理也極為不易,因此民眾根本無法確定所食用的魚翅,是屬於"全魚利用"還是以"活割魚鰭"殘忍方式取得。而縱使漁業機關不斷強調台灣的魚翅是"全魚利用"(即只割掉魚鰭丟棄魚身),但國人繼續食用鯊魚,將使鯊魚族群加速崩解,海洋生態系統更為失衡!根據漁業署統計,台灣每年捕捉鯊魚量約在六萬至七萬噸之間,近五年魚翅進口量更高達三千噸,光以進口量換算就屠殺了一千萬隻鯊魚。英美科學家於2006年根據香港魚翅貿易數據,推算出每年至少有四到七千萬頭鯊魚的魚鰭被使用在魚翅湯中。
這樣的飲食需求,使得鯊魚數量在近半個世紀內,以驚人的速度銳減。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有關鯊魚族群量的研究指出,現有一百一十一種鯊魚的生存已出現危機,其中二十種受到嚴重威脅,二十五種瀕臨滅絕,另外六十六種生機脆弱。科學家警告,如果人類持續過度捕撈漁業資源,2048年以後,人類將只剩水母可以食用。由於卵胎生的鯊魚性成熟速度緩慢,且繁殖胎期甚久、胎數甚少,通常每一到三年只生下一至二隻幼鯊,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而且鯊魚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位於食物鏈頂端,一旦其族群崩解,同一海洋生態系其他魚類的多樣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一個正在急速惡化的例子已在北大西洋發生,由於鯊魚族群減少,造成以扇貝為攝食對象的魟魚大量繁殖,迫使當地百年歷史的扇貝漁業走入歷史。而常食用對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魚翅的加工製作多數都會以雙氧水漂白,且檢驗證實,大多數魚翅含汞量超過攝食安全量,吃了反而對身體有害。
拒吃魚翅是阻止氣仙沼市這個濫捕、殘忍獵殺行徑及維持海洋生態系平衡多樣性物種永續發展最有效作法!
自1981年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由挪威害讓給丹麥王國
於1948年成為丹麥王國地方自治區(自治省)。
位於挪威海和北大西洋"屠鯨海灣"
法羅群島捕鯨的文化可追溯自1584年。為於群島南端的Suðuroy與東面的島嶼狹著海灣,而天然的地形使Hvalba成為世界著名的屠殺鯨魚的海域。每年的夏季托在Hvalba的托爾斯港(Torshavn),有數以百計的長鰭領航鯨(Globicephala melaena)被捕獲被遭殺害。而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早在1986年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商業捕鯨。雖2006年,該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支援恢復商業捕鯨的議案,但由於推翻1986年的商業捕鯨禁令需要得到委員會75%以上成員的支援,因此商業捕鯨禁令目前依然有效。且丹麥、日本也為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成員國之一,而成員國順遵守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始得加入,但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 為丹麥王國地方自治區(自治省)為何卻不受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的約制?
法羅群島的居民將捕殺鯨魚的行動稱為"Grindadráp"視為當地的文化特色,為非商業的組織的在地採集活動,為地方居民全員參與的"盛會"。當地漁夫首先利用漁船包圍領航鯨驅趕入Hvalba海灣。當鯨魚游進入峽灣海岸的淺灘擱淺。岸上的居民將魚鉤鉤住鯨魚的氣孔,順勢托上岸。並立即割斷鯨魚的脊椎,使其無法逃脫。長鰭領航鯨為瀕臨死亡的動物,Hvalba小鎮的"grindadráp"擸鯨祭將加速海中哺乳類鯨魚的滅絕。
北歐前丹麥殖民地法羅群島每年都會舉行的集體捕鯨活動,與日本的捕鯨及加拿大的捕獵海豹活動均引發相當大的爭議。自諾曼人首次在法羅群島殖民就已存在。據統計,法羅群島每年集體宰殺的長肢領航鯨(Globicephala melas;長鰭領航鯨、大西洋領航鯨、黑圓頭鯨或巨頭鯨)達九百五十頭,可產生約五百噸的鯨肉與鯨脂、鯨油。(鯨脂、油為化工液體蠟而非一般常見使用的液態油料。鯨蠟動物性油脂主要成份為硬脂酸酯C18H36O2可以從鯨油被分離在低溫; 在0°C下這些組成部分幾乎完全會被分離出來。鯨脂、油的最初用途作為燃油燈或作成蠟燭燃燒蠟。在人類尚未廣泛使用石油時,點亮夜晚的世界。)鯨肉與鯨脂、鯨油佔島上居民食物來源的三成左右。儘管丹麥是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成員國,但在法羅群島的捕鯨活動並非由國際捕鯨委員會監管,而是由法羅群島當地的政府監管,因為委員會的成員國間對於"細小鯨目生物"的定義有分歧。與日本及加拿大的大規模獵殺行動不同的是:活動並非商業活動,而是一種由社區層面組織的活動,任何在社區生活的居民均可以參與。長久以來,由於缺乏天然資源和食物,加上地質土壤貧瘠,只能種植馬鈴薯與地瓜為主要農作物, 法羅群島上的居民自古便在農糧食物缺乏的情形下,多抵能靠捕食海魚維生,從而演變出集體捕鯨的狩獵行為。島民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獵殺長肢領航鯨,並視之為他們的傳統"慶典"。集體捕鯨多發生在夏季,捕獵者會首先駕數十艘漁船,在鯨群後方圍成一個闊闊的半圓弧,把鯨鯨圈起來。然後,漁船開始激起浪花及氣泡,慢慢把鯨群趕往一個既定的海灣或峽灣的底部,那裡往往有個淺灘,令鯨群擱淺。再交由岸上持金屬魚刀的漁民,將擱淺的鯨群就地宰殺。漁民從巨頭鯨頸部的脊柱部位切斷主要的血管與神經,讓被宰的鯨群在三十秒內免除痛苦立即死亡。之後,他們再將宰殺後的巨鯨拉至岸上分切鯨肉與鯨脂。這些鯨肉與鯨脂由當地的警官分配給島上的每一戶居民。大多數法羅群島的居民認為這種集體捕鯨的狩獵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生活文化及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每次行動都會屠殺大量鯨魚,血水把海灣都染紅,他們的行動早已惹來環保團體及動物權益關注團體的關注,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屠殺行為殘忍及非必要。另一方面,捕獵者回應指大多數記者對於捕獵方式並沒有多少認識,以及其經濟上的意義。2008年底,法羅群島的首席醫療官建議不要再食用領航鯨,因為這些鯨群體內積存的毒素已高至不適合人類食用的水平。不過在2010年七月,又有一名海洋守護者臥底拍攝了一場在Klaksvik城鎮進行的屠鯨行動,並把過程上載上網,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多個團體在網上發行簽名運動,意圖向丹麥政府施壓,令這種屠鯨的活動被禁止。
繼黑鮪魚交易禁令遭封殺後,聯合國主管機構今天又否決稀有珊瑚的貿易禁令,因而引發外界質疑這個機構究竟有沒有保護稀有物種的能力。作為野生動、植物中最珍貴商品的紅珊瑚和粉紅珊瑚,儘管產量已較1980年以前下降85%,但這項禁止交易的提案仍遭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名華盛頓公約)會議否決。此次於杜哈(Doha)舉辦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會議。如同大西洋黑鮪魚禁止交易提案,日本此次仍舊帶頭反對。這項提案要求禁止交易的對象包括七種珊瑚,一種生長在地中海,其他六種則生長在日本及台灣沿海的珊瑚。另外二十四種「看起來很像的」珊瑚品種也被涵蓋在禁止交易範圍中,以防遭到意外採收。珊瑚製成的項鍊一條可以賣到二萬五千美元(一萬八千歐元)的高價,一公斤的拋光珊瑚售價更高達兩倍。環保組織譴責這項決定,警告這麼做可能帶來相當嚴重,甚至可能無法逆轉的後果。雖日本代表在大會辯稱目前已經有很嚴格的控管。且擁有珊瑚家庭手工業的北非國家也加入反對陣營,表示(珊瑚)若列入CITES附錄二(將被管制出口及監控)將影響生計。要求不記名投票的突尼西亞(Tunisia)則表示這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珊瑚為突尼西亞帶來五千名勞動機會,以及每年百萬美元(七十四萬歐元)的收入。
華人愛吃魚翅,許多動保組織都擔心在大量撈捕下去鯊魚將會滅絕。各國際漁業管理組織也明白大量撈捕鯊魚對漁業資源的衝擊,近年來對於獵捕鯊魚採取較嚴格規範,規定捕到的鯊魚,魚身及鯊魚鰭,應該同時同批轉載與卸運,且漁獲入港時,魚鰭和魚身的重量比不可以大於5%,各港口國在鯊魚漁獲進港時,都要嚴格檢驗。保育意識日漸抬頭,最近又有一種溫帶鯊魚,鼠鯊,在華盛頓公約杜哈集會時,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列為附錄二的貿易暨科學保護項目。目前全世界鯊魚種類大約三百八十種,由於國際上沒有禁止捕撈鯊魚,只有少部分群族數量偏低的鯊魚例如鯨鯊、大白鯊、象鯊等等,被列入華盛頓公約予以保育,絕大多數鯊魚都是可以捕撈的。台灣的鯊魚漁業發展歷史由來己久,主要是因為國人愛吃魚翅的飲食文化,使得鯊魚成為漁民長期以來的經濟利用魚種。自從"鮪類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Tuna RFMOs),對鯊魚採取嚴格管理措施以來,台灣漁船對鯊魚的撈捕也受到規範,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表示:現階段鯊魚的撈捕是由"鮪類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Tuna RFMOs)通過的各項管理措施進行管理,為了避免割鰭棄身的不當使用方式,規定鯊魚身與鯊魚鰭須同時同批轉載及卸運,漁獲在運抵首次進入的港口,魚鰭、魚身的重量比不能大於5%,漁業署副署長表示:就是說,沒有含頭、魚皮、內臟,它的比重,就是重量比例不能大於5%。登船互檢是國際上查緝非法撈捕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會定期派遣巡護船,執行公海登船臨檢工作,並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公約水域內的公海,與各國相互登船臨檢,扼止濫捕。
保育鯊魚的努力,遭遇挫敗,在中國和日本的帶頭反對下,聯合國的"華盛頓公約會議",沒有能夠把兩種因為魚翅遭到濫捕的鯊魚,列入保護名單。這種雙髻鯊,還有另外一種遠洋白鰭鯊,就是魚翅的主要來源,由於獵捕手法過於殘忍,再加上過度濫捕,已經瀕臨絕種,不過,在喜歡吃魚翅的中國和日本帶頭反對下,以保護珍稀動物為主的"華盛頓公約會議",沒能通過獵捕禁令,無法把這兩種鯊魚納入保護名單。這項由美國、歐盟支持的加強鯊魚保育提案,十六日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名"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上,遭中國、日本和俄羅斯以鯊魚並未瀕臨絕種為由聯手封殺。對於這場旨在保育全球瀕危物種的國際性會議來說,此舉顯然是個不祥凶兆,接下來爭議性更大的提案,如禁止黑鮪魚交易,恐也會被以同樣理由封殺。這項提案建議提高全球鯊魚交易透明度、針對非法捕魚威脅鯊魚生存進行更多研究等不具約束力的措施,但在中國、日本、俄羅斯及若干開發中國家反對下,美國、歐盟和其他支持國家未能爭取到通過提案所需三分之二多數支持。中國和俄羅斯認為,鯊魚並未瀕臨絕種。中國代表團強調,沒有科學證據顯示鯊魚生存受到威脅,華盛頓公約會議也不是處理這個議題的正確場合,應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其他區域性組織等現有機制加以規範。日本也說,既有保育措施已綽綽有餘。其他反對此案的開發中國家,如利比亞和摩洛哥,也抱怨任何保育鯊魚措施都會傷害貧窮漁業國家的經濟,執法成本也將成為其負擔。就在這份提案遭封殺前數小時,國際海洋保育組織"Oceana"才發表報告,指出亞洲地區對魚翅料理的需求,導致許多種類的鯊魚瀕臨絕種,每年有多達七千三百萬隻鯊魚遭獵殺,主要是為了取其鰭,鯊魚交易大多數流向中國。魚翅湯是傳統中式宴席常見的菜色,需求量隨著中國中產家庭越富有而增加。保育團體"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全球海洋計畫負責人桑特痛批,反對者罔顧事實,純粹只是不想看到保育海洋物種有任何行動。
每一個生物在生態體系中皆擔任著維繫生態平衡的要角。
而人類才是大舉造成生態破壞進而加速災難引發的主因。
推
一個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markacey
markacey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0)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 2025/4/7 好康票券服務系統維護通知(維護完畢)
[公告] 相簿服務、圖片顯示異常(處理完畢)
[公告] 2025/03/20 全站短貼文及互動相關功能維護公告
活動快報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財訊專區 (0)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0)
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 (1)
コナン (0)
設計、綠能 (0)
ワンビ-ス (37)
NEW (0)
建築 (0)
食記 (12)
時事 (52)
未分類文章 (2789)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0 八月 (6)
2010 七月 (2)
2010 六月 (1)
2010 五月 (6)
2010 四月 (4)
2010 三月 (3)
2009 十二月 (13)
2009 十一月 (1)
2009 十月 (3)
2009 九月 (4)
2009 八月 (5)
2009 七月 (1)
2009 六月 (1)
2009 五月 (2)
2009 三月 (2)
2009 二月 (3)
2008 十一月 (3)
2008 九月 (1)
2008 八月 (2)
2008 七月 (1)
2008 五月 (1)
2007 十二月 (185)
2007 十一月 (140)
2007 十月 (136)
2007 九月 (168)
2007 八月 (190)
2007 七月 (174)
2007 六月 (160)
2007 五月 (210)
2007 四月 (164)
2007 三月 (603)
2007 二月 (199)
2007 一月 (206)
2006 十二月 (51)
2006 十一月 (53)
2006 十月 (37)
2006 九月 (31)
2006 八月 (38)
2006 七月 (34)
2006 六月 (22)
2006 五月 (20)
2006 一月 (2)
2005 十二月 (1)
2000 四月 (2)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 Code
POWERED BY
(登入)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