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雲層包圍的富士山

如同日本的政濟體系已深陷入五里迷霧之中

二戰後日本日本實際被美國主導下的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統治,美軍實行財閥解體政策,對壟斷資本進行大規模重組。1950年,伴隨韓戰而生的「特需繁榮」讓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聯合國。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同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式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1973年,由於能源危機,日本經濟由高速成長轉入安定成長階段,但成長速度仍是西方先進國家中的前列。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戰後的日本長期由自民黨執政,是為所謂「55年體制」,直到1993年才告瓦解。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財政赤字龐大,加上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與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已穩健復甦,逐漸擺脫了長期低迷的局面。



日本政府為彌補財政赤字,考慮發行五千五百億美元新債,此舉可能引發倒債危機,使日本再「失落十年」。日本政府負債已逼近經濟規模的兩倍,但為彌補財政赤字,考慮發行高達五十兆日圓(約五千五百億美元)新債,引發政府可能跳票、或陷入惡性通膨的疑慮,第二個失落的十年儼然就在不遠處。 負債過高向來被視為是令美國政府的大問題,預算赤字讓政府債務激增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份之九十八左右,但政府債務膨脹引發的問題在日本只怕更大。 日本財務大臣藤井裕久表示,政府將發行五十兆日圓新債,甚至更多。此次規模將創日本史上最大,也是該國二戰後首度發行的公債比稅收還多。一連串的振興經濟方案,讓日本政府的公債債務飆高到經濟規模的接近兩倍大。光是支付利息,就消耗日本2008年預算的五分之一,美國債務的利息也才占預算的十分之一。 投資人憂心,日本可能無法償還債務,陷入倒債危機;日圓匯價大崩盤,也是他們擔心可能出現的場景。 綠光資本公司(Greenlight Capital)創辦人安霍恩在紐約一場投資會議上表示,日本恐怕已走上不歸路,日本的債務負擔比美國沈重,人口老化速度也比美國快。日本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占全國的百分之二十二,美國僅約百份之十三。安霍恩警告,利率提高對日本是一大威脅,因為政府根本無力降低負債比率。 日本政府目前公債利息支出不到百分之二,假設融資成本提高到百分之五,對日本財政造成的衝擊不言而喻,增加政府違約倒債的風險。 日本巴克萊資本公司固定收益策略師森田預測,再過10到20年,日本的經常帳盈餘將轉為赤字,導致日圓走弱。如果投資人更早看空日本財政前景,日圓貶值的時間只怕提前。 不過日本官員堅稱,日本的個人儲蓄和資產比美國高,不到10%的債務是向海外投資人借貸,不像美國高達46%的債務是向中國和日本等外國所借。 此外,日本公債半數為國營事業持有,其餘也在政府法規鼓勵下,多由銀行、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長期投資人持有,,日本公債不至於突然出現大幅拋售的情況。


如同見證日本經濟起飛的豐田(TOYOTA),如今也在品管上栽了個大跟頭


全球最大車廠日本豐田汽車最近屋漏偏逢連夜雨,多種車款使用智慧型電子控制系統,以電腦晶片與電子感應器取代機械,接連發生多起油門卡住甚至暴衝的意外事件。從最初完全否認煞車系統有問題到最後承認缺失,豐田被迫全面召回檢修八百五十多萬輛問題車款,包括最暢銷的油電混合車(Prius),初步損失逾廿億美元,無形的商譽損失則難以估計。據外電報導,目前全美至少有十五樁集體訴訟,指控豐田汽車油門設計不當而發生暴衝,導致多起受傷與死亡事件。美國國會與運輸部磨刀霍霍,準備對豐田展開新一波調查行動,並祭出民事罰鍰。美國運輸部部長胡拉德二日發表嚴厲聲明,批評豐田的處理方式;眾議院調查小組則將舉行聽證會,要求豐田澄清多項前後說法不一的疑點。


1958 Toyota is the world's largest automaker, but its road to success has been long and fraught with speed bumps. The company's first foray into the American market was the Toyopet in 1958. It was a flop.


1964 Toyota introduced their Corona line of automobiles and sales hit 6,400 in 1965, marking an increase in popularity.


1969 Toyota began importing the Corolla and in 1985 it would become the first Toyota built in the U.S.


1986 The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ordered its first recall of Toyota cars due to "speed control" problems.

豐田汽車社長兼執行長豐田章男為豐田創辦人豐田喜一郎之孫,去年六月在金融海嘯肆虐期間臨危授命接下重擔。他在整個事件爆發後遲遲未露面,二月五日才首度召開記者會向大眾鞠躬道歉,表示將徹底反省「顧客至上」理念,未來將設置國際品質特別委員會,並聘請外部專家評鑑,可惜這些說法未能消除各界的疑慮,難以挽回消費者的信心。這些年來,強調高品質、高效率的豐田汽車,以環保、省油訴求的小型車打敗美系奢華、高耗油的大型車,終於成為全球汽車業龍頭。不過,豐田這次處理煞車系統問題,採取傳統的鴕鳥心態,完全失去龍頭的風範。最初豐田希望把問題縮小在美國製造的汽車,避免在日本境內全面召回問題車款檢修,並透過各種遊說期以自願式維修取代全面召回,以降低損害。然而,整個事件後來擴大到日本本土,連日本國土交通大臣前原誠司都批評豐田的處理動作太慢。


1988 The First North American Toyota plant opened in Georgetown, Ky.


1989 Toyota introduced the Lexus LS 400, the company's first U.S. luxury car. It was a major hit.


1997 Toyota debuted their Prius gas-electric hybrid car.

這次豐田汽車的危機處理,充分暴露日本企業文化長久以來的問題,即死要面子,不願承認錯誤,這樣的態度反而使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最後讓企業形象大傷。研究日本的學者傑夫.金士頓指出,日本企業有明顯的服從文化,強調共識與團隊合作,基層員工很難挑戰主管的權威;長期下來,高層主管難以掌握真正的問題,等到危機發生時,又無法快速回應,於是危機就變成了風暴。其實,日本企業這種愛面子、死不認錯的心態,也是台灣許多企業的通病。這些企業常見的危機處理原則是,產品若發生問題,一概先予以否認,再設法淡化處理,以降低自身的損失,至於民眾的權益往往被犧牲了。以最近發生的中油、台塑被媒體踢爆超收空汙費的問題,整體金額高達數十億元,由於吳揆說了重話,要求中油退還溢收款項,不能占消費者便宜,中油因此二度調降油價。然而,究竟這些費用為何長期被超收,事涉廣大消費者的權益,業者迄今未對外說清楚,消費者仍是一頭霧水,主管機關有必要調查個水落石出,並追究責任。


2002 The first consumer complaints emerged of the Camry's engine surging under braking.


2004 The NHTSA opened a defect investigation into 2002-2003 Camry, Camry Solara and Lexus ES models.


2007 Toyota surpassed General Motors t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automaker.

不過,國內也有些食品業者基於顧客至上的理念,嚴格為食品安全把關,這樣的道德勇氣,令人印象深刻。先前爆發的三聚氫氨毒奶粉事件,從奶粉、奶精、麵包擴散到餅乾,凡是被點名的業者,銷路馬上受影響。在一片風聲鶴唳中,當時金車公司主動發現問題並向衛生署通報,全面回收有問題的產品,雖然商品的銷毀造成短期的損失,但長期而言卻維護了公司最重要的商譽,這就是把消費者的權益放在第一位的具體表現。這次豐田汽車的危機處理表現,讓豐田神話徹底破滅。豐田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碰到問題拖延不處理,後果往往是非常慘的。


豐田汽車社長出席美國聽證會

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出席美國眾議院監督暨政府改革委員會(監改委)舉行的聽證會,日本國內大眾普遍認為是美國國會借由事打擊日本汽車業。況且根據美國「全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統計顯示,從2004到2009的五年間,有關汽車暴衝的投訴,最多的是福特,約兩千八百件;第二才是豐田,約兩千五百件;第三是克萊斯勒,約一千二百件。對於這個數字,福特說,福特汽車的問題一年比一年少;而且從2005年以後,福特汽車發生暴衝的事例每年都比豐田少。




日商豐田汽車煞車安全系統出現暴衝,原本只是一個同樣會發生在其他車廠的產品缺失問題,卻使得董事長豐田章男被迫前往美國國會作證,聯邦大陪審團發出傳票進行刑事控訴,證管會也將展開資訊揭露不足調查,各大電視媒體則極盡嘲諷挖苦之能事。美國政府這樣鋪天蓋地詰難,猶如對待外籍戰犯般追究,不但讓TOYOTA品質世界第一的神話,一夕間摧毀殆盡;這也對廣大的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之陸港台等華商,產生了殺雞儆猴的寒蟬作用。




2007 The NHTSA investigated pedal entrapment in some Toyota vehicles, which led recalls of floor mats on Camry and Lexus models.


Aug. 2009 An off-duty 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 officer and three family members were killed when their rental 2009 Lexus ES speeds out of control.


Nov. 2009 Toyota recalled 3.8 million Lexus and Toyota models to remove floor mats that can trap pedals.




Jan. 2010 Toyota recalled approximately 2.3 million more vehicles with potential sticking pedal problems. On Jan. 26, Toyota stoped selling eight models involved in the recall.


Feb. 2010 Prius and Lexus hybrids are now being recalled for brake problems in 2010 models.





然而,反應遲鈍的政府,可能面臨比企業更大的危機,因為小問題不處理,會變成大問題;小的弊端、醜聞掩蓋起來,最後可能大到難以處理。國內企業界與政府各部門,都應記取教訓,別重蹈覆轍。





日本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AkioToyoda)近日出席美國眾議院監督暨政府改革委員會(監改委)舉行的聽證會,為豐田汽車一連串要零件造成公安事故問題道歉,但美國政府美運輸部及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已證實有三十四起車禍車故與豐田被豐田汽車零件設計有直接的關係,也造成三十多人死亡。共和黨籍眾議員麥卡(John Mica)痛斥豐田社長在聽證會辯解”駭人聽聞”,而民主黨籍眾議員庫辛尼克(Dennis Kucinich)則指控豐田高層沒有給他一個”具體性答覆”。豐田社長在美國國會經三小時聽證會後,發表簡短聲明,感謝美國國會,並且再次承諾豐田會改進消費者申訴的處理方式。美國國會的聽證會結束豐田章男轉往華盛頓國家新聞俱樂部,召開會後記者會。在記者會以鎮定口吻感謝支持,卻依然忍不住淚濕眼眶,一再的重述在先前美國國會的聽證會向消費者提出保證及承諾,並以英文宣讀預先擬好的聲明,承認豐田必須徹底反省,重新思考事業體的營業模式及未來產業走向,重拾全球消費者的信心及會品牌的信任。目前豐田已經宣佈召修八百五十萬輛汽車,其中六百多萬輛在美國,多數都是腳踏墊卡油門的問題,在聽證會結束的當天,豐田宣佈未來將提供免費到戶取車送修的服務、補償消費者因為車輛送修衍生的額外交通,包括租車的費用。豐田章男再次強調,安全第一是豐田永遠不變的目標,現在豐田汽車正站在十字路口上,公司出產的的每一輛車每一個產品及零件也就是代表豐田的品牌也就是他的姓氏,也代表應付起的責任,豐田(TOYOTA)需要重新檢討作業的每個環節也會奮鬥不懈挽回消費者的信任。










聽證會會後記者會

正當外界正議論豐田要為召回事件負責,抑或政府監管不力時,媒體披露豐田內部文件顯示,豐田早在2007年就曾與美國政府進行談判成功,僅限量召回少數汽車而因此省下1億美元。此一消息使得豐田的形象再受打擊。底特律新聞報周日率先披露豐田交付給監改委的文件後,美聯社等多家媒體也陸續取得相關文件,讓外界了解到豐田召回事件的更多內幕。這份在去年七月完成的內部份文件指出,豐田在2007年時與政府談判成功,以「設備召回」的名義召回會卡住的油門踏板,讓召回的範圍大縮水,省下逾1億美元費用,同時也迴避了政府的安全問題調查。文件顯示2007年八月,美國政府已經針對十多起死亡車禍對豐田展開調查,並且訪問六百名Lexus車主後,發現一成反應有暴衝的問題。但同年九月僅回收五萬五千部因為問題踏板而可能出現暴衝的Camry和Lexus ES350;這些問題跟豐田去年秋天召回約八百五十萬部汽車的狀況是一樣,但時間上已延後了約二年。去年9月美國發生Lexus高速失控,導致四名乘客喪生,讓豐田汽車的暴衝問題再次受到關注。雖然豐田在內部文件曝光後立即發表聲明強調以客戶的安全為優先考慮,但仍然讓人懷疑豐田是否把商業利益放在首位,和透過遊說來縮少召回的規模,以及政府有否注意到豐田的安全問題。美國政府周日表示,已經在調查豐田汽車多起暴衝報告。交通部公布早在2003年十二月時,已經調查三十九起有關豐田在2002年至2003年出廠的Camry暴衝控訴;其後連2003年至2004年出廠的Lexus ES300,和2002年至2004年出廠的Camry都出現暴衝問題。深陷召回危機的豐田汽車公司,即將宣布在日本和美國召回煞車有問題的最新款Prius油電混合動力車。豐田最快八日會在日本召回Prius或開放有意願的車主回廠維修,也在考慮在美國及其他市場採取類似的措施。在日本本土豐田已通知日本經銷商將在日本召回所有已出售的新款Prius。同時豐田將在今年三月初正式宣布召回行動。這項召回行動預料會影響日本和美國的二十七萬輛Prius,目的是檢修用來防止打滑的自動防鎖死煞車系統(ABS)軟體程式。詳知內情人士表示豐田早已開始在日本召回新款Prius或開放有意願的車主回廠維修,而檢修煞車系統的軟體程式。豐田有意同時在美國及其他市場採取類似的措施,但他並未進一步說明詳情。豐田已提供日本經銷商包括Prius問題成因在內的資訊,但尚未決定要展開召回行動,或是讓有意願的消費者回廠維修。最新款第三代Prius自去年5月開賣迄今在全球60個國家與地區賣出三十一萬一千輛,日本和美國各占一七萬六千輛偶十萬三千輛。據日本汽車經銷商的資料,Prius上個月在日本的銷售量暴增四倍至二萬二千三百輛,連續第八個月成為最暢銷的油電混合車。豐田原本就因油門踏板卡住問題而展開全球大規模召回行動,日前又因為未及早警告Prius車主煞車可能失靈而飽受批評。豐田表示早已在改寫新款Prius的軟體程式以改善煞車系統,而且此後組裝的Prius都是使用修改過的軟體。消費者對Prius產生安全疑慮,恐進一步重創豐田的銷售及品牌形象。油門踏板和腳踏墊問題已迫使豐田在全球召回八百一十萬輛,可能的損失達二十億美元。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本月接獲八十件關於Prius煞車系統故障的投訴,豐田則表示收到逾一百件。Prius是穩座日本最暢銷油電車去年八個月之久的新款Prius也傳出將召回檢修,豐田飽受重創的品牌形象仍持續探底。















豐田章男接受CNN拉里 金(Larry King)現場專訪

豐田所堅持零庫件的管理哲學讓其產業在汽車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即使生產中未剛好及時抵達的零件不會延遲後續零件組裝,寧可將零件先裝上或掛上後續再二次拆裝,也不庫存或停線待料。90年代以,其經營舉動也備受注目。最終豐田把其生產方式向其他企業出售。可是另一方面,其壓價至一毛錢也不放過的方式,被評犹如”把乾毛巾扭盡”般將所有成本管銷壓到最底,對一些與其有合約關係的公司以及大型的客戶(車體製造商)強烈壓迫,受到嚴重批評。另外,豐田在各地所面對的負面新聞令其備受注目。如在興建豐田商工會議所所需的九億日圓裡,由豐田市資助當中約七億日圓的建設費用;在興建名古屋站前的新總部大樓「Midland Square」上又收受市街地再開發補助金;其負責所有債務負擔的蒲郡海洋開發(Laguna)項目上又強求愛知縣及蒲郡市增加投資;在項目中心部開設的海陽學園又涉及財務弊案,內部在取得認可前先行評核獎學金得獎者等等欠缺社會性的負面新聞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豐田章男(AkioToyoda)去年年初接任社長外界雖視為上演王子復仇之姿接下經營權,但早在事件發生之初豐田章男在瑞士達沃斯舉辦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被記者問道此問題,只是不斷的逃避,沒說幾句話就立刻離開,成了在今年一月底在受NHK(日本放送協會)的訪問時,才簡短地表示歉意。隔天,豐田在全美二十家主要報紙上登廣告,告訴大家「已接近宣布有效的解決方案」,卻還是沒說明具體的方案和時間,從此不聞其聲,不見人影,成了”宅男”,直到出席美國眾議院監督暨政府改革委員會(監改委)舉行的聽證會才現身,縱觀整起事件,豐田過度自信 ,在三年前類似事件早已頻傳,當經營者陷入了”贏家的詛咒”的困境之中,為了當世界第一,豐田汽車公司快速擴大在全球生產,但是人才並未隨生產體制擴大而完備,全球統一的零件規格也使得問題發生時,影響更甚以往。2009年年中剛接下社長職務的豐田章男如何力挽狂瀾再度擦亮豐田的招牌?還是如同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













一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kacey 的頭像
    markacey

    markacey

    markac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